1.美元贬值对 原油 价格有什么影响?

2.炼油和石化一样吗?石化是市场指向的,那炼油呢?

3.黄金与石油走势的关系是什么?

4.美元计价的日本GDP恐跌回至30年前,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90年代一桶原油价格_1990年原油价格走势图

(1)石油的政治说。

石油作为一种战略,现代工业社会的“血液”,其安全供应关系着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石油不仅具有商品属性,实际上也具有政治属性,是“战略政治商品”。近代以来,在西方世界的全球掠夺战中,石油虽是后来者,但对其争夺的激烈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其他的争夺。一些战略家甚至宣称:谁占有了石油,谁就拥有了世界。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石油实际上一直是和金钱、政治、战争缠绕在一起的,与国际政治紧密相关。石油和政治是一对双胞胎,不含政治的石油几乎是不存在的。近现代历史中,石油更是直接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相连。正因如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问题就开始跨越了经济问题的范畴,对国际政治和安全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甚至国家之间的战争都与石油问题有着密切联系。正是石油和天然气的这种特殊属性,使得在国际舞台上,还没有哪种商品能够像石油和天然气这样牵动国际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的调整。有专家甚至称,在某种意义上说,石油和天然气就是政治。

(2)石油武器锐不可当。

石油被政治化的最高体现是石油作为政治武器的广泛使用。在冷战期间,石油作为政治武器被频繁使用。最初石油武器是被西方用来对付第三世界国家的。20世纪50年代,由于西方实行石油禁运,禁止伊朗石油进入世界市场,因此导致伊朗的石油国有化运动夭折,民族主义的摩萨台垮台。这一历史日后也成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与美国长期结怨的主要原因之一。后来,石油则被国广泛用来作为反霸、反殖和反帝的武器。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将石油视为“阿拉伯力量的三要素”之一。阿拉伯国家在阿以冲突中广泛使用石油武器:如果你敌视我们,你就得不到石油;如果你中立,就可以得到石油,但不能像以前那样多;如果你持友好态度,就可以得到和以前一样多的石油。1948年,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伊拉克切断了通向以色列海法港的输油管线。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苏伊士运河石油运输被切断,沙特阿拉伯对英、法实行禁运,导致欧洲出现油荒。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伊拉克、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宣布停止石油生产,并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禁运。1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叙利亚、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阿拉伯国家以及其他OPEC成员国如伊朗以减产、禁运为手段,给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以痛击,由此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这是阿拉伯国家成功地第一次大规模集体使用石油武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石油武器的使用在经济上给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沉重打击,在政治上有力配合了埃及、叙利亚等国的军事斗争。

在石油危机的打击之下,西方被迫调整中东政策。欧盟不再一味追随美国,欧共体9国外长会议通过《布鲁塞尔宣言》,要求以色列结束1967年战争以来占领的阿拉伯领土,要求保证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不允许通过武力获得领土。极度依赖中东石油的日本也脱离了美国的中东政策轨道。日本明确提出“以色列必须从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全部领土上撤走”,并主张“承认和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13年11月22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宣布的“新中东政策”表明了日本从亲美、亲以转为亲阿拉伯国家的重大政策转变。这是战后“惟美是从”的日本外交第一次在重大地区政策上的“自主决断”。此后,日本开始在中东实行亲阿拉伯的“石油外交”政策。美国在战后也开始被迫调整中东政策,15年首次承认巴勒斯坦问题是阿以冲突的核心问题。石油武器的使用是阿拉伯国家反以斗争的一个创举,不仅重创了西方,促使其内部出现分化和分裂,而且大大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极大推动了第三世界国家反对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斗争,而第三世界的崛起标志着传统的两极格局开始出现瓦解。在此之后,石油武器被更加频繁地使用,石油武器的威力一次次地展现出来,并一再引发石油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冷战后,伊拉克、伊朗和利比亚等国也频繁使用石油武器来应对美国的制裁和封锁。

(3)石油与国际政治形势紧密互动。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石油的战略物资地位得到空前的肯定。战后,石油作为特殊商品,更成为国际政治争夺的焦点之一,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因而国际政治中的石油色彩日益浓厚。正如我国一位研究中东问题的专家所言:“国际石油经济总是与国际政治,特别是世界霸权主义政治和地区霸权主义政治及反霸权主义政治紧密地纠缠在一起。”

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在中东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激烈的争夺,苏联入侵临近波斯湾的阿富汗就是其中一例。美国前总统卡特针对苏联企图控制海湾发出警告:“外部力量企图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尝试,都将被视为对美国利益的进攻。美国将使用一切必要的手段——包括军事力量在内——打退这种进攻。”1991年的海湾危机则由伊拉克企图建立海湾和中东霸权,萨达姆梦想成为“当代阿拉伯世界的撒拉丁”有关。如果伊拉克并吞了科威特,那么伊拉克将直接控制世界石油储量的20%,如再进一步入侵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将控制全世界1/3以上的石油供应。因而1991年美国发动第一次海湾战争,名义上是为了将伊拉克驱逐出科威特,实际上是为了实现进军海湾,谋取控制海湾石油,建立中东新秩序,进而谋求建立美国领导的世界新秩序的梦想。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为发动海湾战争辩护说:“如果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落入萨达姆手里,那么我们的就业机会,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自己的自由和世界各地友好国家的自由都将蒙受灾难。”

纵观世界石油发展历史,国际石油市场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呈现明显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会带来国际能源外交活动,而国际能源外交活动通常又会引起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变化;另一方面,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也会引起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引发新一轮的国际能源外交活动。

(4)地缘政治凸现石油色彩。

进入21世纪以来,石油与国际政治的关系更加密切,对石油的争夺与控制成为国际冲突与矛盾的一个重要根源,并成为国际关系变动的新因素。

石油与地缘政治的关系表现被称为“石油地缘政治”。石油地缘政治的形成具体又表现在石油储量与石油的“地缘政治”、石油生产的“地缘政治”、石油消费的“地缘政治”和石油贸易的“地缘政治”等若干方面。

石油储量或石油的“地缘政治”,主要是指石油地区分布相对集中的格局。到2005年止,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380亿吨,天然气140万亿立方米。其中,中东和中亚及俄罗斯地区是世界油气最为丰富而集中的地区,占全球石油已探明储量的71%。因此,这两大地区的石油不仅有重要的国际意义,而且具有更加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这两大地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国际地缘政治中仍将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两大地区内部是否稳定,国家之间是否友好、团结,协作状况如何,不仅制约着本地区的安全和经济发展,而且也会影响整个世界的安全和经济发展。

具体地说,从世界范围来看,少数国家和地区集中了该地区的主要石油。例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伊朗等五国,占中东地区石油储量的96%,天然气储量的80%;中亚、俄罗斯及沿里海国家占欧洲石油储量的76%,天然气的91%;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尼日利亚三国占非洲石油储量的81%,天然气的85%;委内瑞拉、墨西哥、美国三国占美洲石油储量的88%,天然气储量的74%;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四国占亚洲石油储量的89%,天然气储量的67%。石油的这种集中分布格局,就加深了这些地区或国家的“地缘政治”特色,使这种地缘政治带有明显的“石油地缘政治”色彩。加上这些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和优势,更加深了它们的地缘政治作用和意义。

这里不能不着重提一下中亚地区这一新的地缘政治问题。中亚地区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相当特殊和重要,也是历史、民族、宗教等遗留问题较多的地区。这是因为,一是中亚国家多是从原苏联分离出来的民族国家,同时又是世界上新的石油丰富的地区。这些国家的经济比较落后,都寄望于利用本国丰富的石油来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中亚地区成为新的“石油地缘政治”地区,主要是指里海周围国家蕴藏有极为丰富的石油。根据美国能源部和院的乐观估计,该地区最终可供开的石油储藏量高达2000亿桶(约等于273亿吨),仅次于中东地区,可开100年;这里的天然气储量达8万亿立方米,排在俄罗斯和中东之后,位居世界第三位,比美国和墨西哥两国储量加起来还要多。如果按照美国官方的这种估计,里海石油天然气储量价值超过4万亿美元。里海地区在19世纪曾经是世界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角斗场,但那时的争夺偏重于地理位置的战略重要性。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和各加盟共和国转变为独立的民族国家,特别是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它的“地缘政治”地位又增添了浓厚的石油色彩。因此,俄罗斯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在这个地区的争夺,就带来了浓厚的“石油地缘政治”的因素。

石油生产的“地缘政治”主要是指原油生产的地区分布和天然气生产的地区分布相对集中的格局。石油生产的“地缘政治”同石油的“地缘政治”基本上相对应。石油生产的“地缘政治”又主要表现为石油生产和天然气开的“地缘政治”,不包括炼油工业的“地缘政治”问题。目前,原油生产仍以中东地区为核心,天然气生产以北美和中亚及俄罗斯为核心。中东地区原油产量占世界原油总产量的31%,北美和中亚及俄罗斯天然气产量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33%。石油和石油生产的这种地区上的合一,更加重了“石油地缘政治”的分量。同时,如前所指,中亚里海地区石油生产正在加快发展,这样也将会加重中亚地区“石油地缘政治”的分量。

石油消费的“地缘政治”主要是指石油消费地区分布相对集中的格局。目前,北美、西欧和亚太地区是世界石油消费的三大中心。2005年,世界石油消费总量中,北美、亚太和西欧地区分别占29%、25%和20%。自20世纪末以来,世界石油消费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其中亚太地区尤为突出,年均增长率为8.8%,北美为3.9%,西欧为2.4%。在未来的较长时间内,世界石油消费的三大中心地位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石油消费增长速度仍将是亚太地区增长最快。

值得注意的是,石油消费的“地缘政治”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石油的绝大部分。

石油贸易的“地缘政治”主要是指石油贸易的地区分布相对集中的格局。与世界石油三大消费市场相对应,形成了世界三大石油进口市场——美国、西欧和东亚。这三大石油进口市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区内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石油消费的增加。目前,这三大地区石油进口占世界石油总进口量的80%以上。与目前世界石油生产格局相关,形成了中东、非洲和中亚及俄罗斯三大主要的国际石油出口市场。世界三大出口市场都是以本国的高“禀赋”和石油的低消费为基础的。目前,这三大出口市场约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70%左右,其中又以中东地区所占比例最大,它在世界石油出口贸易中占有40%的市场份额。世界石油的三大进口市场和三大出口市场,大大增加了“石油地缘政治”的力度,使由石油、石油生产、石油消费和石油贸易共同构成的全球“石油地缘政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石油纠纷”,具有更为丰富、复杂的内涵,也把“石油地缘政治”的外延大大地扩展了,它不仅包括经济问题,而且包括政治、外交和军事等问题。

在国际关系中,不同国家或国家联盟都在利用地缘政治因素来开展“石油外交”。在发达国家,“石油地缘政治”外交是建立在五个环节的基础之上,即通过投资、开发、加工、运输、销售来构建它们的对外关系,以便控制主要石油和石油生产地区,实现它们的国家战略利益。中东地区的“石油地缘政治”外交建立在两个环节的基础之上,即通过生产和销售来构建它们的对外关系,以抵消发达国家对它们的石油控制,实现它们的国家战略利益。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石油地缘政治”建立在三个环节的基础之上,即通过开、运输、销售来构建它们的对外关系,以保持它们的独立性,实现它们的国家战略利益。

依照阿拉伯学者的看法,美国的能源需求是形成21世纪地缘政治的主要因素。而美国巨大的石油利益已成为美国地缘政治战略的核心。美国新战略的新视点是把战略重点从欧亚大陆的东部地区转移到包括拥有世界石油2/3储量的海湾地区和石油储量丰富的里海地区在内的欧亚大陆中南部地区。美国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直接控制这一地区,为加强其在整个欧亚大陆的霸权铺平道路。鉴于海湾地区和里海地区拥有世界最大的石油储量,以及中国、欧洲、日本和韩国未来都需要依赖这两个地区,因此,海湾和里海是美、俄这些世界大国利益发生冲突的重点地区。

而中亚各国也乘机开展能源外交,谋取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中亚位于亚洲大陆的“心脏”地位,“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因此,各国对里海能源竞争的背后更多隐藏的是战略上的地缘政治角逐。美、欧、俄、日以及土耳其、伊朗等国及能源企业大举进军中亚,在勘探开发、生产、运输等各个领域全线竞争。

美元贬值对 原油 价格有什么影响?

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大量发行美钞,使美元大幅贬值,使美国经济得以复苏。如今,特朗普再三发飊要求联储降息,以达到使美元贬值,剌激国内投资和出口的目的。美元贬值是一种经济调控的技术手段,怎么可能引起美国解体呢?要懂政治经济的基本常识再发话,不然只会闹笑话。

什么会导致美国解体呢?只有严重且持续的全面经济危机一定会导致美国解体,那样的话,加州、得州、夏威夷州、阿拉斯加州铁定独立,中部和东部也可能分离。

这个太 意*了。

美国的强大是很难撼动的,它积累的优势太多了,一天两天是消耗不完的。对美元,美国也有很强的控制能力,他不会任由美元衰落。

苏联垮台的一个原因,是有足够强大的外部敌人,那么当苏联自己摔倒后,没有了喘口气的机会,也没有了爬起来的机会。

现在如果美国摔倒了,几乎全世界都等他喘口气然后爬起来,全世界都在等他给出方向,呵呵。

如果说美国因强大,就不会衰败,这种说辞站不住脚。大英帝国当时盛极一时,结果不也是盛极而衰了吗?我们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国家大而弱,没有人能相信中国崛起。当年时任美国的卿希拉里曾经断言,20年后的中国应该是世界上最失败的、最贫穷的、四分五裂的国家。

20年过去了,我们国家不但没有贫穷、分裂,反而比20年前强大多了,这是美国没有想到的,美国人自己都失去了等待中国失败的信心,怕中国超越它,所以今天把中国当做竞争对手和敌人。

如果美国依然像2000年那样强大,它会像今天这个样子吗?

克林顿总统任期为1993年1月20日 2001年1月20日,离职时的美国只有5.67万亿美元的国债。

疫情后,预计美国的国债将达到30万亿美元,相当于我国2年的GDP。目前美国国债规模已经暴涨至24.5万亿美元,因疫情再增加发行6万亿美元的国债,国债总规模突破30万亿是特朗普中的事情。

2019年,美国支付国债的利息就高达6580亿美元,相当于世界GDP排名第20位土耳其国家1年的GDP总额。如果美国国债增加至30万亿美元,1年支付国债利息1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GDP排名第16位的印度尼西亚的1年GDP总额。

美国国债负担,要是放在其他国家身上早就崩盘了,不要说美国国债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即使不增加,美国如果不发动世界大战,美国的国债也是永远不能还清的。

现在美国的实体经济占比GDP18.6%,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占比80.4%,受疫情影响的主要是服务业,所以说,美国经济下滑以成定局。中国在经济规模上反超美国的时间大大提前了,西方经济学家预计按照美元计算GDP中国超过美国的时间应该在2025年前。

美元霸权之所以能够维持下去,其主要原因是美国站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位置上,如果老大位置不保,美国国债信用就会出现危机。

美债发行是以美国国家信用做支撑的,这就是美国为什么拼命也要抑制中国的真实原因。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这些移民多数是奔着美国 社会 去的,如果美国经济下滑严重, 社会 不能保证,移民外流,是大概率的事情。

例如,美国 汽车 工会,为了给底特律的 汽车 工人争取全世界最高的工人工资,没能与福特等 汽车 公司达成协议,最终把福特等 汽车 公司逼出底特律,跑到中国等国家办厂制造 汽车 。

现在的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几乎都不能在本土生产劳动密集型的日用品了,企业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早就把低效益的产业迁徙到东亚国家生产,本国只剩下高额利润的高 科技 产业。致使本国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只能通过增加服务产业安置人民就业。例如,美国文化 业占国家GDP的31%。

美国经济学家针对全球化带来的对本国就业的冲击,在90年代提出了“奶嘴”,也称“温情”,也就是像给哭闹的婴儿塞奶嘴给予 情感 和生理满足一样,转移他们注意力,让他们停止哭闹,并不再生事。奶嘴只能是暂时缓解一下 社会 矛盾,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美国 社会 深层结构性问题。

美国出现分裂危机

所以说,美元一旦贬值,美国 社会 出现分裂,是可以预见到的!

个人认为这个设不成立,美国和前苏联它们所处的背景不同,最后得出的结论也会大不相同,其实,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它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我就从经济的角度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一、美元与卢布的国际地位不同:

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而且也是最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而苏联的卢布货币则主要是在本国及周边国家使用,一旦卢布发生大幅贬值,受冲击最严重的是苏联本土经济,而美元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它的大幅贬值损害的是各国的外汇储备。

二、美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支撑:

在苏联未jie体之前,美苏之间的军事实力旗鼓相当,但是,两国之间的经济实力却差距非常明显,而且前苏联注重发展重工业,经济结构极不合理,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度低下,再加上当时卢布大幅贬值,为了应对危机前苏联取了用新卢布兑换旧卢布的货币政策,而不对等的货币兑换是变相地“褥羊毛”,它加重了 社会 矛盾,并最终倒下了。

三、美苏之间的经济体制不同:

美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市场自行调节经济矛盾的能力很强,而前苏联实行的是经济,当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政策反映会有些滞后。

当美元贬值后,可以刺激美国出口的增长,而作为经济的前苏联,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当出现货币大幅贬值之后,受损害的是本国经济!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感谢好友邀请!

在当今世界经济趋势下,美元的贬值绝不会是几年前为应对美国金融风暴而取货币宽松政策刺激经济恢复增长造成的,而是美联储为防止世界多数主要经济体去美元化导致的通货膨胀,而正执行货币紧缩政策失败而引发的,这种贬值所带来的后果是摧毁性的,其结果将比前苏联解体要惨烈许多倍!

由于两年多前占世界50%左右份额的伊朗石油和俄油出口,使石油美元霸权基础的海合会原油出口垄断地位崩塌,美元在世界流通及储备领域的必要性已大大降低,在特朗普发动对世界美国优先贸易战的背景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在国际贸易和货币储备中大量去美元化,使那种此前美国债务经济中通过WTl市场、美国消费者的国际商品消费、美国金融行业的的国际业务等渠道流向世界的70多万亿美元的无价值货币,快速回流美国金融及商品市场,造成美国市场超级规模的通货膨胀,为了抑制这种趋势的发展,为了防止美元恶性贬值,目前联储正准备第三加息进行缩表,实行更严厉货币紧缩政策。

如果在美国这种政策下再出现了美元明显政策外的贬值,只能证明美联储的调控政策在美国民生因素的制约下失败了。而这种失败带来的将是70万亿无价值美元造成的通货爆炸式膨胀,美元断涯式贬值,货币体系崩塌,金融危机、债务危机迭加爆发,使美国经济彻底崩溃,国家总破产,国体分崩离析,内部债务负担,利益纷争让其强大的美军地位归属,为谁而战纠缠不清,这将使美国的混乱无法想象。

曾经遭受美国侵略欺凌国家民族的清算,那些曾经被美国霸权双重标准定义的并被其暴虐的真恐怖主义者的清算,多年穷兵黩武挥霍无度累积的内外债务清算,将使美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些都是当年苏联解体的俄罗斯遭遇无可比拟的。

因此说美元贬值让美国的结局远比苏联解体惨烈许多倍。

首先我们看到,美国之所以能称霸世界无非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其一广泛吸纳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其二美元霸权。其三军事立威。

三者的核心应当就是美元了,其它两项均可称得上是为其保障而生的,所以说美元一旦贬值,美国自然走向没落。

美元没有优势而言,人才就会流失,更没有财力去打仗了,依附的所谓的小弟就会离美国而去,由于没有完善的生产链,国民生活就会陷入困境,想法多的美国人就会有新的想法,政见不同的人,这期间就会出现分离的问题,可以想象下一个苏联就会诞生。

近些年美国越发不像引领世界的主了,而更似一农家老妇,每天算计着自己一亩三分地,我为先的思想占据着对外关系的主体,共同富裕共同发展,不是他所要的,他希望另人都不如他,而这狭隘的民族度量,也许才真的是失去美元信誉的根源,才是压倒美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您说呢?

美元指数在 历史 上有过贬值。例如1985年广场协议,五国联手干预汇率市场,诱导美元对日元德国马克贬值。在三年时间贬值30%。持续贬值十年,记得日元累计升值60%至70%。而吃亏的是日本最大,其次德国,却不是美国。这是美国主导美元贬值。未来美国或许还会在可控情况下,实现美元软着陆。进而美国与苏联根本不同, 科技 实力,研发与创新能力最强,十个苏联也顶不过一个美国。未来美元如果退出核心货币地位,也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美元或许由此进入长期有序可控贬值周期,累计贬值超过40%,甚至更多。但美国制造业竞争力也会增强,扩大出口,扭转贸易赤字等

美元在不断的贬,持有美元或美债的国家只好不断的跟。否则血本无归!所以美元的贬值不但对美国的国力不仅毫无影响,还借此向持有美元,美债的国家剪羊宅。即利用美元的霸主地位施行金融霸权。从而不断地在增强美国的国力。而当年的苏联就恰好相反,其卢布因不是硬通货,没有多少国家持有,持有量非常有限。所以货币的贬值不能靠剪羊毛维持,只有本国人民买单。其结果就是通货脚胀,物价飞潞。民不聊生!导致 社会 的恶性循环。国力衰败,自然也就轰然坍塌了!

美国会成为下一个苏联吗?答案是,有可能!美元会贬值么?会的!但是要说这其中有必然的关系么?未必!

美元支付才是美国的底牌

我们重点说一说美国,美国为什么能称霸世界呢?这个体系是二战之后建立的。美国的霸权体现有很多方方面,民主制度、普世价值观,经济力量、 科技 创新能力、军事力量强大,还有好莱坞所代表的文化影响力等等,而这一切背后的依靠就是强大金融体系。

二战之后,全世界82%的黄金储备集中在美国人手里,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担当了世界工厂和“战争的最后人”双重角色,生产了上百万架飞机,数百万辆 汽车 ,上百万辆坦克,十万艘军舰,光是战争结束后一次复员兵力就高达一千万人。

那另外一个里程碑是什么呢?而20年后,美国发现黄金绊住了美国人的腿,所以黄金美元直接脱钩, 也是由此,史上第一个金融帝国建立!

因此,美国人用美元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向全世界出口,美元既是货币、也是商品。此后美国GDP飞速增长。 从1990年到2008年不过20年时间,美国GDP就已经超过14万亿,比1990年翻了一倍。

自从以后,国际贸易结算流行货币用美元支付,包括石油、粮食、武器等主权国家这些必需品,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实力也开始把外汇储备当作参照条件之一。

所以美元发展到现在,其核心逻辑已经变成了美元支付。也因此,美元 大幅贬值 能造成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全球的金融体系,进而经济发生塌方,也就是常说的金融危机。所以美元大幅贬值对于美国能造成的影响就是这个。

一个的崩塌肯定不是一时半刻,单一的原因造成的,体制、军事、经济都是诱因,苏联的解体也是必然。

但是,如果是另外一种情况发生——美元支付体系倒下。情况就会完全变了,世界不再是一超多强的格局,即美国一超独大,欧盟、新兴大国、日本、俄罗斯等多强。

欲戴,必承其重。

当美元登顶为全球结算货币的那一刻起,其虽不自愿但也默认了一些义务。

1、基于全球状况,而非仅本国经济而制定的货币政策。

由于是国际货币,因此美联储指定货币政策必须遵循全球经济逻辑,而非仅参考本国经济。这也是为什么美联储一直强调独立性,而不从属于美国的原因之一。因为一旦从属于美国,美联储的政策难免变得损人利己,类似“美国优先”——这是全球各国不能接受的。另外,美联储一直以来被称为”私人银行“也有同样的暗示作用,毕竟商人无国界。

2、高流通性。

美元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结算货币和他监管宽松也有极大的关系,高流动性的特征可以让任何人就行流转,不用担心监管方面的问题。可惜这一点近期也打破了。

3、稳定性

美元成为结算货币,其稳定性也深入人性,作为全球最大的避险货币,其稳定性和黄金直接对标。不过近期特朗普也在不断干扰这一特性。

那么题主的问题:美元一旦贬值,美国将会成为下一个苏联。

其核心应该是:美国疯狂贬值并丧失结算地位,其或变成下一个苏联。

前面说了美元结算货币时所有用的隐藏义务,那么义务和权利是均等的。美元作为结算货币其享有的权利有哪些呢?

1、国际货币发行权

既然美元是国际结算货币,那么美联储当然发行的就是国际结算货币。要知道,虽然各国央行都有发行货币的权利,但其货币大多只能在本国使用,因此这些货币在国际上只能是一种准货币。在此背景下,美联储若宽松,是向全球释放流动性;若紧缩,是向全球收紧流动性。由此可见,其他国家的央行比之简直不值一提。此外,美国发放债券只需使用本国货币发放即可,没有任何外汇风险。同时又有全球结算体系的倍数,其信用被几何数放大,无论是融资额度还是成本均大大低于其他国家。

2、清算权

各国央行都有清算本国货币的权利,但由于美元是全球货币。那么这就赋予美联储清算全球贸易往来的权利,基于美元的SWIFT清算体系可以轻易打击与监控任何潜在对手。

3、大宗商品定价权

由于美元是结算货币,因此大宗商品的价格均由美元衡量。因此美联储可以通过调整美元政策来控制各类物资价格的变化趋势,相当于掌控了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丢失结算地位会怎样?

古人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一旦美元丢失结算地位,以上三项权利将全部丧失。

1、美元不再能左右全球经济,美国全球贸易统治地位丧失。信用水平迅速下降,美国面临清算风险,同时难以在轻易借债,全国均将缩衣减食。

2、美国丧失监察天下贸易的权利,相当于钦差大人被撤职。

3、无法左右商品价格,通胀无法向外输出,只能在内部发酵。国内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面临如此局面,美国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苏联?这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相信读到这里,应该心里都有了答案。

炼油和石化一样吗?石化是市场指向的,那炼油呢?

总的来讲,美元贬值会从三个方面会促成原油价格的上涨:

一是美元贬值会让原油生产国或者输出国的购买力下降。原油价格以美元标价,原油生产国出售原油获得美元,再用美元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购买世界另外国家的商品,由于美元贬值,原油生产国的购买力下降,从这个角度来看,生产国为弥补购买力受损有提价的需求;

二是美元贬值会使的一些石油购买国家如欧洲、日本的购买力上升,因为用欧元、日元计价的原油价格变得相对便宜;而美元贬值对美国以及其他和美元汇率绑定国家的原油购买力没有影响,所以从全球市场上来看,美元贬值,会提振全球原油的需求;

三是美元贬值本身对应的就是全球经济的向好,特别是过去10年新兴市场的高速发展,对原油的需求处于旺盛状态,原油价格有上涨的必要性。

黄金与石油走势的关系是什么?

你说的“炼油”是指“炼石油”吗?如果是,请继续看;如果否,请忽视我的存在!

书上是这么说的:“石油化工属于市场指向型”

以下是解释:

—————————————————————

先看一看“炼油”在BAIDU百科中的概念:

炼油

liànyóu

[refine oil]∶分馏石油

[extract oil by heat]∶用加热方法从含油的物质中把油分离出来

[head edible oil]∶把动物油或植物油加热使适于食用

炼油

是将原油或其他油脂进行蒸馏改变分子结构的一种工艺,也就是把原油等裂解为符合内燃机使用的煤油、汽油、柴油、重油等燃料。

[编辑本段]主要炼油工艺简介

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

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习惯上合称常减压蒸馏,常减压蒸馏基本属物理过程。原料油在蒸馏塔里按蒸发能力分成沸点范围不同的油品(称为馏分),这些油有的经调合、加添加剂后以产品形式出厂,相当大的部分是后续加工装置的原料,因此,常减压蒸馏又被称为原油的一次加工。包括三个工序:原油的脱盐、脱水 ;常压蒸馏;减压蒸馏。

原油的脱盐、脱水

又称预处理。从油田送往炼油厂的原油往往含盐(主要是氯化物)、带水(溶于油或呈乳化状态),可导致设备的腐蚀,在设备内壁结垢和影响成品油的组成,需在加工前脱除。常用的办法是加破乳剂和水,使油中的水集聚,并从油中分出,而盐份溶于水中,再加以高压电场配合,使形成的较大水滴顺利除去。

催化裂化

催化裂化是在热裂化工艺上发展起来的。是提高原油加工深度,生产优质汽油、柴油最重要的工艺操作。原料范主要是原油蒸馏或其他炼油装置的350 ~ 540℃馏分的重质油,催化裂化工艺由三部分组成:原料油催化裂化、催化剂再生、产物分离。催化裂化所得的产物经分馏后可得到气体、汽油、柴油和重质馏分油。 有部分油返回反应器继续加工称为回炼油。催化裂化操作条件的改变或原料波动,可使产品组成波动。

催化重整

催化重整(简称重整)是在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将常压蒸馏所得的轻汽油转化成含芳烃较高的重整汽油的过程。如果以80~180℃馏分为原料,产品为高辛烷值汽油;如果以60~165℃馏分为原料油,产品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 重整过程副产氢气,可作为炼油厂加氢操作的氢源。重整的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490~525℃,反应压力为1~2兆帕。重整的工艺过程可分为原料预处理和重整两部分。

加氢裂化

是在高压、氢气存在下进行,需要催化剂,把重质原料转化成汽油、煤油、柴油和润滑油。加氢裂化由于有氢存在,原料转化的焦炭少,可除去有害的含硫、氮、氧的化合物,操作灵活,可按产品需求调整。产品收率较高,而且质量好。

延迟焦化

它是在较长反应时间下,使原料深度裂化,以生产固体石油焦炭为主要目的,同时获得气体和液体产物。延迟焦化用的原料主要是高沸点的渣油。延迟焦化的主要操作条件是:原料加热后温度约500℃, 焦炭塔在稍许正压下操作。改变原料和操作条件可以调整汽油、柴油、裂化原料油、焦炭的比例。

炼厂气加工

原油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的各生产装置都有气体产出,总称为炼厂气,就组成而言,主要有氢、甲烷、由2个碳原子组成的乙烷和乙烯、由3个碳原子组成的丙烷和丙烯、由4个碳原子组成的丁烷和丁烯等。它们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生产汽油的原料和石油化工原料以及生产氢气和氨。发展炼油厂气加工的前提是要对炼厂气先分离后利用。炼厂气经分离作化工原料的比重增加,如分出较纯的乙烯可作乙苯; 分出较纯的丙烯可作聚丙烯等。

[编辑本段]中国炼油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中国炼油工业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63年第一次进口煤油,到1963年油品基本自给,实现这个跨越整整用了100年;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中国炼油行业在产能规模和技术上都实现了巨大飞跃,进入世界炼油大国行列;第三阶段,即从21世纪初开始到2020年左右,实现从炼油大国到炼油强国的跨越。

————————————————————

再看看“工业区位”的概念

工业区位 工业区位指工业所在的地区和位置。

影响工业区位的成本因素较多,各项成本因素对不同行业的区位吸引力不同。成本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原料指向。某些原料消耗量远大于产品重量的行业(如炼铁),或原料不易运输且容易变质的行业(如水果、蔬菜、水产等加工工业),区位尽量靠近原料产地。

(2) 能源指向。某些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能源费用占很大比重的行业(如电解铝),区位尽量靠近廉价的能源产地。

(3) 市场指向。某些产品不易运输的行业(如硫酸),或随时需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的行业(如日用品工业),区位多靠近销售市场。

(4) 劳动力指向。需占用大量劳动力并在产品成本中工资占较大份额的行业(如矿、缝纫等),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多选择在劳动力充裕和工资水平不高的地区发展。

(5) 技术指向。有些高技术工业,要求靠近科技中心;对技术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的行业(如特种手工艺、陶瓷等),多在有生产历史传统和熟练工人较多的地区发展。

(6) 环境指向。有些企业要求有优质水源(如酿酒业),或清洁幽静的环境(如电子工业);有些污染性企业,则往往寻求在环境自净能力较强的地区建厂。

工业区位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因此不仅需要综合分析多种成本因素,还要对工业在一定区位集聚的效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效益,以及政策、行为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

—————————————————————

看了那么久,说一下,根据常识我们知道它本身就是能源,因此也不是能源指向。它也不占用大量劳动力,因此也不是劳动力指向。环境指向:如果废物处理得好,应该不会有多少污染(这在目前的中国很难说,官商~!@#$%^&*()_+|),技术含量也不高,因此不是技术指向型。石油不易运输,也就是它可能是市场或原料指向的。

目前很多炼油厂都是建设在市场边缘的,所以他是市场指向型。

综上所述:“我觉得”是市场指向型。

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888719.htm

美元计价的日本GDP恐跌回至30年前,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一般来说,国际原油价格与黄金价格呈现正相关关系,黄金价格变动先于石油价格变动,黄金与原油均是由美元计价,两者对于美元反应一致,黄金与原油有一个相同特点,均是稀缺性产品,从金属特点来说,都经过了长期的自然地理形成过程。黄金具有抗通胀作用,黄金和石油均具备一定价值。一般情况下,黄金价格走高,原油价格也随之走高,黄金价格走低,原油价格也随之走低。

20世纪70年代,黄金经历了一个牛市。当时美国与欧洲经济低增长、高通胀,央行通过增加债务取了宽松货币。1980年黄金价格进入熊市,美国经济停滞,央行以稳定经济与控制通胀。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复苏,从重工业生产向新技术与服务经济转变。20世纪70年代末,欧佩克减少石油产量,因而石油价格上涨,影响到美国与全球经济,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衰退。

以美元计价的日本GDP数据已经是跌回到了30年以前水平,这一数据代表了多方面信息。首先在日本GDP退回三十年前水平之时,也让日本民众购买能力跌回三十年前。几十年时间里全球GDP增长了4倍,但是日本占比却萎缩到4%,整体水平与德国几乎持平,那么也就是说日本整体经济实力已经不如以前。其次受到汇率影响,如今美元兑换日本为一比一百四十,日本人均年工资为三万美元,这也是1990年前后水平,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外籍劳动力来日本工作意愿不再那么高。另外受到汇率影响,日本国内各种能源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而日本作为一个贫乏国家来讲,能源上涨将对其经济影响更大。

1、目前经济水平与德国几乎持平

三十年前日本GDP占全球15%以上,如今占比只有4%左右。2022年GDP收入估计为4万亿美元,这与全球GDP 排在第四位德国持平,而此前日本一直都是排在第二位位置。这也就表明了日本经济整体发展能力已经是大不如从前。

2、外籍劳动力来日本工作意愿在降低

日本作为一个发展国家,一直都因为工资水平高而吸收着全球劳动力。但近年来由于受到汇率影响,日本人均年工资为三万美元,这个数据和三十年前也是同样水平。这也就代表着将来愿意来日本工作外籍劳动力只会变得越来越少。

3、能源价格处于不断上涨当中

经济发展离不开各种能源,而近几年来还是因为汇率原因,使得日本国内各种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原油价格,在期货市场当中更是一度上涨了33%左右。这对于严格依赖进口的日本来讲,只会让经济发展变得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