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汽油从哪里进口

2.我国油气发展战略研究

3.为什么国外煤油很便宜

4.关于企业用汽油燃油税问题?

5.我需要了解几个有关中国石油现状的几个数据。

6.08款进口马3用什么汽油

08年汽油进口量_2008年国内汽油价格

内容提要:反垄断法以维护市经济的竞争秩序为其主要目标,其实现手段------反垄断法规制的内容与竞争秩序的维护戚息相关。新形势下,反垄断法规制的内 容与竞争秩序的维护戚息相关。新形势下,反垄断法规制的概念、价值目标、对象及方法都重新界定。此外,鉴于规制方法与规制价值目标和规制对象的密切关系,本文将对它们进行综合评述,以理清反垄断法规制在反垄断法体系中的目的和作用。

关键词:反垄断法规制的涵义、价值目标、规制方法评述

一、反垄断法的目标

反垄断法以规制体系为中介,通过对市场经济中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来维系市场主体对市场机制的信心和恒心。法律追求的目标是通过规范一定的社会关系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序、公正和合理来体现。反垄断法以本身违法性和合理性为原则对特定的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关系做出调整和规范。其中针对特定的法律法规和控制经济行为,反垄断法所充当的是维护和保护市场机制的角色。

各国立法确立的反垄断法①的目标有所不同。其主要目标是各国立法的应有之义。第一,维护市场的竞争秩序。德国《反限制竞争法》第1条规定:“处于竞争关系之中的企业之间达成的协议,企业联合组织做出的决议以及联合一致的行为,如发阻碍、限制或扭曲竞争为目的或使竞争受到阻碍、限制或扭曲,则是禁止的。”台湾《公平交易法》第1条、日本《禁止私人垄断及确保公正交易》第1条等等,却将维护市场经济的竞争秩序作为反垄断法律制度的第一要义。第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是为个人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 。②消费者是经济生活的主要参与者,也是经济法主体利益值得保护的终极保护对象。反垄断法对公平竞争秩序的维护实际上是以此为中介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世界各国立法中,有明文规定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也有实质上保护消费者利益而没有明文规定的。前者有的国家和地区有:台湾《公平交易法》第1条(“维护交易秩序与消费者利益”)、日本《禁止私人垄断及确保公平交易法》第1条(“以确保一般消费者的利益”)。此外,作为反垄断法发源的美国,其反垄断法规立的目标没有明文规定,学说上说法不一。③

学说上对反垄断法目标的理解和阐述亦有差异。日本著名经济法学家金泽良雄教授将《禁止垄断法》的目的规定分为三个阶段:《禁止垄断法》的规制对象,自由企业制、经济民主以及消费者利益、国民经济利益。④也有学者主张反垄断法的宗旨为:保护经济主体的自由权利;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财富分配的正义;维护社会的政治民主。⑤还有学者以保障企业自由,打击行政性垄断,消灭企业差别待遇制,维护竞争秩序和市场的自由、统一、公正为反垄断法的作用。⑥反垄断潮竞争政策法之一其诞生就是针对市场经济中的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的。据此,反垄断法制目标确立就应该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为第一要义,同时于社会的最大化以及培育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结构创新。这种分法是有主次之分的,其中维护竞争秩序始终是核心目标不可动摇,在这一核心支配下稍微强调某几个比较突出的规制目标。之所以持这种观点,是因为本人以为法学的研究应该倡导这样一种理念-----强调概括地理解反对详尽的阐述。任何一个概念的外延的广度和宽度都是潜在的,它涵盖了所有具备内涵要件的外延,这种划分是明确的也是严密的;相反,任何一种将概念外延一一列举的做法都是不完善的,它必须会遗漏部分已有的或潜在的外延。这正印证了一句老话:“百密必有一疏”。

二、反垄断法规制与价值目标

规制的概念和理论早不是产生在法学领域,是西方经济学中自由主义经济时期发展到国家规制经济时期,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规范和限制的情形下诞生的。市场经济有共本身的弱点,是市场本身无法克服的,如果任由其自由发展,必将陷入市场机制失灵,经济停滞不前的“泥潭”。为了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有限度的干涉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现代经济学和法学的共有之义。作为市场规制法一部分的反垄断法,其规制的涵义和价值目标有别于经济学中的概念和目的。

(一)规制的概念-----兼论反垄断法规制的概念。

如前所述,规制最早是在经济学中产生的。规制是作为一种国家公权力介入的手段,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

首先简单的回顾一下“规制”(Regulation)在经济学领域的产生和发展。规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救济作为市场经济内在矛盾衍生的“市场失灵”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不仅要有市场经济,还要求市场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之后产和了“市场失灵”的时期才有市场规制的产生。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竞争还未发展到极至程度,作为竞争的异化物垄断尚未形成而限制竞争的行为也还不突出,经济运行得于进行的内部环境的维持主要是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功能,当市场经济发展到成熟阶段后,自由放任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问题已不 能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调节而恢复运行。在经济停滞不前的现实面前,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弊端显露无余。垄断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阻隔了竞争的有效运行,。随着不正当竞争行为日益突出。特别是构成对竞争机制总体安全的根基直接冲击,阻碍甚至背反、异化的浓度垄断现象的日益强势,各有关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取行动,制定市场规制方面的相关立法,这样,市场规制问题才突显出来。市场规制理论也逐步得到发展。

随着市场规制问题的出现,对规制概念的界定成为经济学和法学领域的研究课题。经济学领域的定义比较成熟。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对自然垄断企业规制的研究对规制经济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斯蒂格勒对规制的定义传播最广:“作为一种法规,规制是产生所需并主要为其利益所设计和操作的。”⑦法学领域对规制的研究离不开经济学研究的已有成果,并且随着市场规制理论的产生发展而不断深入,但是两者并不同步。提到法学领域的研究,不得不提到史普博教授对规制的定义。他认为“规制是由行政机关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⑧这是一个具有很强法学色彩的强济学定义。这一定义不仅体现了经济学对法学研究过渡的趋势。此后有很多法学家以此定义为模型对法学领域的规制作出了新的内涵界定。

法学界, 一般所谓“规制”,在最狭义上,可以理解为是由于对一定行为规定了一定的秩序,而起到限制的作用。⑨这是金泽良雄先生的理解,他认为在经济法领域的规制,应当广义地理解“国家的干预”这一用语。所谓“干预”一词,一般涉及到消极的权利限制和积极的促进这两个方面。传统思维方式中,人们往往将“规制”狭义的限制或禁止.⑩这种理解不符合辨证的思维方式,同时实践中也得不到支持。近年来有些发达国家取放松规制或放管制的经济政策的实践说明,放松管理也同样应该是“规制”的题中之义。据此,有学者将市场规制定义为“国家运用权力介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依法对市场主体的相关市场和行为所进行的积极引导、促进或者消极制约、禁制。○11

本文研究是是反垄断法的规制,应该给反垄断法规制下个定义。根据以上对规制的理解,反垄断法的规制可以这样定义:国家运用公共权力介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依法对市场主体的相关竞争行为所进行的积极引导,促进或者消极制约、禁制。这个定义有三个特征:第一、反垄断法规制的主体是国家,这里的“国家”包括其代表者、权力行使者甚至是授权行使反垄断法规制的机关或组织。第二、反垄断法规制的特定对象是市场经济的竞争关系。这也是反垄断法具有竞争政策法之属性所决定的。第三、反垄断法规制具有消极的管制和积极的放松管制两个方面。这也是规制本身辨证的拥有的两个方面。

(二)反垄断法规则的价值目标-----兼论价值目标的概念。

价值是法学领域常提及的一个法学范畴。法的价值指的是一种法的意义和效用以及人们对这种效用的评价。这与经济学中的“效用”的提法有些相近。法的价值有许多,包括“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秩序等等,此外说的不是“价值”,而是“价值目标”。两者是不是同一概念的不同提法,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价值与价值目标○12的提法不同,其范畴也不一样。在反垄断法领域价值是针对法律与人的关系的一种提法,是法律和人的种关系;价值目标在具有价值的应有之义之后的强调的是一种目的,目标的提出自然是针对已有的行为需要作出或者已经作出而言的,因此价值目标体现的是一种需要作出的行为与行为做出之后对主体的效用的一种关系。更形象的说,价值是静止的概念而价值目标是运动的概念。同时,两者又有密切的联系。首先,价值是价值目标的应有之义。价值目标的内涵包涵了价值的所有内涵,并在此基础进一细化。其次,价值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价值。价值的实现是价值目标实现的前提。

对于法的价值的定义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法的价值的轻重位阶的见解也不一。严存生教授的定义是;所谓法的价值,是樗着法律与人关系的一个范畴,这种关系就是法律对人的意义,作用和效用,以及人对这种效用的评价.○13张文显教授是定义是:法的价值是一种具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系统中的子系统是在人(主体)与法(客体)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法律的积极意义或有用性。○14张文显教授主张,法律的基本价值应是秩序、自由、正义和效益。在法律的请多价值中,在不同的法律部门,价值有轻重之分。甚至在同一法律部门,法律的价值孰重孰轻说法也不一。此处探讨的是“价值目标”的范畴,就不一一列举了。

依前所述,价值目标与价值是相互区别的概念。两者主要的区别是关系的双方有所不同,前者强调的是“行为”与“人”的关系;后者指的是“法律”与“人”的关系。价值的定义前已论及,价值目标的定义可以这样来界定:所谓价值的目标是指法律的存在某种意义、作用和效用,主体通过法律的行为机制去实现这种预期的效用和作用。反垄断法规制的价值目标就是在反垄断法价值的系统中,通过反垄断法规制手段期望达到的效用和作用。据此,研究反垄断法规制的价值目标离不开对反垄断法价值的探究。反垄断法的价值有秩序、自由、正义和效益。○15其中有人主张秩序价值应当居首位。○16也有学者认为效益价值才是主导价值。○17反垄断法是经济法的一个分支,其价值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反垄断法是随着国家对经济进行公权力干预而生的,这就决定了价值必然含有公益目的性;同时反垄断诞生的前提是“市场失灵”,是为了规范市场经济中无放竞争或者垄断限制竞争行为等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行为而产生的,由此分析,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应是反垄为法的主要价值。坚持这种观点的有曹士兵先生,曹先生认为反垄断法的价值应概括为:有效竞争和其他价值(主要是政治价值、理性价值、公平价值等)。○18曹先生认为竞争的反垄断法的特有价值竞争的必然内容是有效竞争,其他价值是对有效竞争的例外,本人赞成这种观点。既然反垄断法是归属于竞争政策法的划分,如何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的作用,维护市场经济的竞争秩序便是反垄断法应尺之责,必然也是其追求的价值目标所在。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概念——有效竞争,何为有效竞争?有效竞争的范畴如何?

所谓有效竞争,是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动两者有效地协调起来,从而有利于形成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19有效竞争是相对于完全竞争而言的,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寻觅,只能是存在于人们不断追求的理想状态之中。○20有效竞争理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一个现实的竞争模式,也是被证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美国30年代受有效竞争理论的影响出现了产业组织理论,该理论从市场结构——市场绩效出发为评述市场状态提出了一套可操作的标准,这就使有效竞争理论不仅在理论上站得住脚,实践中也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学者对有效竞争的决定变量的分析。○21进一步理清了有效竞争的评判标准。

弄清了反垄断法的价值,让我们管管究竟何为反垄断法规制的价值目标。反垄断法以有效竞争为首要价值决定了反垄断法规制追求的首要价值目标必然是市场经济竞争的有序、公正、自由和效益最大化。其次,作为国家公权力参与协调,规范的行为手段,反垄断法规制也带有社会公益性以及社会极大化的价值目标。第三,由全民意志决定而诞生的反垄断法规制体系还担当着维护社会经济稳定,政治平和的历史重任。综上所述,反垄断法规制的价值目标可以这种表述:所谓反垄断法规制的价值目标是指国家行使公权力的机关运用反垄断法规制体系的手段干预经济生活,以追求达到经济、政治稳定,市场竞争最优化,社会不断扩大的理想状态。这里运用“理想状态”一词是因为在现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不稳定因素确实存在、阻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因素也不少,为改善这种状况运用市场规制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反垄断法的规制手段具有确定的目的性和可实现性,虽然不能确定地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为达到市场经济的理想状态的目的也决不是凭空所想,最起码在现有的条件下,运用规制手段是最有效也是最具操作性的方法。

三、反垄断法规制方法摘要评述

反垄断法规制方法与规制对象以及规制的价值取向有关密切的联系。规制对象的确立才有规制方法存在必要性,才能使规制变得有的放矣,而规制的价值取向是方法手段实施的一个基本准绳,因此研究反垄断法规制的方法就必须牵涉到规制的对象和价值目标问题,价值目标前文已经论及,以下就探讨一下规制对象的问题。

(一)反垄断法规制对象探讨。

对反垄断法规制对象的研究始终是解决反垄断法问题遇待解决的前沿问题。纵观世界各国对反垄断法规制的立法规定,都取三种模式:1、结构主义模式,2、行为主义模式。3、混合主义模式。结构主义与行为主义各有干预,主要是各自的倾重点不同,结构主义注重对占优势地位的判断;行为主义则注重对市场主体是否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或通谋等方式,限制或排斥竞争的行为的判断。结构主义产典型代表是日本1947年的《禁止垄断法》;行为主义则如德国的反垄断立法;混合主义即规制一定的行为,又规制一定的状态的模式,其典型代表是美国的《谢尔曼法》。当代国家反垄断立法渐渐地由结构主义向行为主义转变,这也是由结构主认本身的局限性行为主义的优点结合当今市场经济的特点共同决定的。结构主义侧重对占优势地位的判断的特点决定了其规制手段的单一化和固执化。这一特点与当今市场经济的多样化不相一致。行为主义从判断是否占优势地位结合主体是否具有产生垄断或限制竞争的结果或可能性综合分析主体的行为出发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实现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当代国家反垄断立法的共同发展趋势是行为主义规制模式。

反垄断法规制的具体对象,各国立法以及法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根据日本《禁止垄断法》所规制的行为或状态,按其条文的顺序来看,是私人垄断(第二条第五项,第三条前段),不当交易限制(第二条第六项,第三条后段)垄断的状态(第二条第七项,第八条之四),不公正交易方法(第二条第九项)特定国际性协定或合同(第六条)事业者团体的一定行为(第八条)、股份持有量(第九条——一条,第一四条),公司干部的兼任(第一三条),公司合并(第一五条),相当于合并公司的一定行为(第一六条),价格的协调性提高(第一八条之二)。○22金泽良雄教授认为以上各行为或状态中、私人垄断和不正当交易限制二者可称为《禁止垄断法》中行为规制的两大支柱。国内学者对反垄断法规制对象的认识也不一致。有学者主张,反垄断法的规范对象大致是两类区四大项。两类即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两者可统一于对竞争的限制基础上;四大项即垄断(含垄断状态、垄断化、垄断力的滥用)限制竞争行为,经济力量过度集中、不公平交易方法和歧视。○23华东政法学院反垄断法研究中心主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协议、企业合并、社团组织利用依法独占的地位进行垄断以及行政性垄断此五项为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24中国的反垄断立法应当以行为主义为模式;这是有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的。反垄断法规制的对象应当分为垄断和限制竞争两大类,具体分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协议、企业合并、社团组织利用依法独占的地位进行垄断以及行政性垄五大项。

(二)规规方法择要评述。

反垄断法规制的方法有许多,其中有些是历来比较令人困惑的,有些是随着新形势而形成的。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市场优势地位的判断,竞争协议的认定两方面择要认述。

1、市场优势地位判断的合理化。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是反垄断法规制的对象,其含有两大要件:市场优势地位;滥用行为。在进行反垄断法规制时应当首先判断企业是否享有优势地位,这是规制的前提,也是决定企业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一环。这们,判断市场优势地位存在与否的方法是否合理、公正就显得格外重要。世界各国立法关于市场优势地位的推定有些用提供量化的标准的方法。如德国《反限制竞争法》在13年修正案中增加了推定企业在何种状态下拥有市场支配地位。○25英国《公平贸易法》也作了类似的规定。这种量化规制的方法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适用于大多数的企业。但是市场经济中肯定是存在这们一种企业,表面上其占有市场份额已经越界,但其实抟却没有显著的市场支配地位,在认定此类企业时就会遇到定性偏离的现象。这是量化规制的国家不得不遇见的一个难题。相比之下,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在何种情况下才属于具有显著市场垄断力的国家和地区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例如美国在1911年标准石油公司和美国铝公司案中认为90%的市场占有率为具有显著市场垄断力,这个比列与1945年的美国铝公司案中的60%到64%之间的比例相去甚远,但是其判决都没有显失公平。这就给了法官一个自由裁量的空间,不拘泥于法律的规定,更能体现正义的价值要求。因此反垄断法规制中市场优势地位的判断不应该以明文规定,应当结合案情给法官一个更大的裁量空间。

2、建议、策划的规制。限制竞争行为的方式有多种,其中卡特尔的形成途径也是多种多样,通过协议,联合组织的决议是最重要的途径而建议、策划等非正式的默契应当如何规制?在打击卡特尔时是否应将其纳入考虑的范围?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所谓提供建议,根据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解释,它是指一方向另一方指示某种东西有益并劝告其接受的一种表示。○26建议虽然不具有约束力,但它给竞争者为了一定的意思表示的行为,若对方作出了回应并以行动示之,那双方很有可能就取一致的行为。企业问题就会背上“共谋”的罪名。因此建议的行为应当纳入反卡特尔的范围之内。类似的企业间的策划行为也是构成企业横向竞争共谋的有力证据。英国《限制性行为法(16)》年43条已经明文禁止企业间的策划行为。

反垄断法规制问题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它是市场规制法的一小部分却又是市场规制体系中的关键部分,做好反垄断法规制的研究工作对当前我国反垄断法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1、反垄断法立法各国不同,德国有《反对限制竞争法》台湾省有《公平交易法》日本《禁止垄断法》

○2、顾功耘:《经济法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7页。

○3、芝加哥经济学家主张反垄断法唯一目的是社会最大化。也有学者认为美国的反垄断法有三大目标;即:经济目标,政治上的目标,社会和道德方面的目标。

○4、[日]全泽良雄:《经济法概论》,满达人泽,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76页到181页。

○5、顾功耘主编:《经济法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28页到229页。

○6、曹士兵:梁慧星主编《反垄断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2页到23页。

○7、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管制》第210至215页。

○8、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第45页。

○9、[日]金泽良雄:《经济法概论》、满人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45页。

○10、[日]植革益:《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11、于雷:《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第6页。

○12、价值与目标是许多学科的共有提法,此处仅将两者界定在反垄断法领域进行阐述。

○13、严存生:《法律的价值》,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第28页。

○14、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第254页。

○15、张文显教授主张法的基本价值应是秩序、自由、正义和效益,反垄断法的价值也有这四种。

○16、刘大洪、廖建求:《论市场规制法的秩序价值》,转载自吴志攀主编《经济法学家》,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版,第411至418页。

○17、顾功耘主编:《反垄断法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版,第29页。

○18、曹士兵:《反垄断法研究》法律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第23至32页。

○19、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对有效竞争和理解,在它的理论影响下,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个产业组织学派,也称哈佛学派,共代表人物梅森、贝思谢勒对有效竞争的理解另有主见,梅森认为,有效竞争是指以偏离完全竞争的均衡模式为基本特征,能够维持和促进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的竞争;贝思的定义是,有效竞争是指能够带来有效市场结构或者市场绩效的竞争;谢勒则在贝恩的基础上更深入、细致地考察了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绩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0、参见曹士兵:《反垄断法研究》法律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第27页。

○21、王俊豪认为有效竞争具有三个变量:市场竞争度、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市场竞争度=(市场集中,进入壁垒)。参见王俊豪等著:《代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234至235页。

○22、参见[日]金泽良雄:《经济法概论》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2005度版,第200至201页。

○23、曹士兵《反垄断法研究》,法律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第6页。

○24、顾功耘主编:《经济法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28页。

○25、顾功耘主编:《经济法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版第237页。

○26、戴奎生、邵建东、陈立虎:《竞争法研究》,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91页。

中国汽油从哪里进口

可以。

一直以来,我国成品油进出口资质主要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中航油等少数国有石油企业,每年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出口配额,

民营企业仅在2016年短暂获得过成品油出口配额,之后便无缘操作出口事宜。

另外,进口则一直遵循自动许可制度,数量不受国家配额限制,不过因为国内供应十分充裕以及利润平衡,所以每年成品油进口数量寥寥。

汽油进口:目前需要自动配额,属于批文一类的文件,

具体还需要同三大油桶打好交道,这类贸易公司如果没有实体的话比较难操作,需要同储运方面衔接好,

成品油可以通过一般贸易方式进行,因涉及危险品,在申报经营范围时需要一些相关批文。获得经营许可,或者得到石化企业代理授权即可。

我国油气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目前主要从沙特阿拉伯,伊朗,俄罗斯,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等国家进口汽油。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和石油消费市场,每日消耗的石油是非常庞大的。

汽油简介:

1、汽油,是从石油里分馏、裂解出来的具有挥发性、可燃性的烃类混合物液体,可用作燃料。外观为透明液体,可燃,馏程为30℃至220℃,主要成分为C5~C12脂肪烃和环烷烃,以及一定量芳香烃,汽油具有较高的辛烷值(抗爆震燃烧性能),并按辛烷值的高低分为89号、90号、92号、93号、95号、号、98号等牌号,2012年1月起,汽油牌号90号、93号、号修改为89号、92号、95号。

2、汽油在常温下为无色至淡**的易流动液体,很难溶解于水,易燃,馏程为30℃至205℃,空气中含量为74~123克/立方米时遇火爆炸。汽油的热值约为44000kJ/kg(燃料的热值是指1kg燃料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

为什么国外煤油很便宜

车长波 丁锋

(国土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5)

油气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物资,在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石油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已经达到40%以上,成为现代工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能源和动力。各方面研究认为,天然气将会在21世纪逐步逼近和取代石油而成为第一能源。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全球石油危机以来,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家相继建立了石油储备制度,并从此加强了石油政策和能源战略的探索与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高,各国争夺油气进入白热化状态。1993年以来,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进口量逐年增加,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对外依存度超过40%。为此,关注石油安全,加强油气政策研究,积极探索油气发展战略,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必须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加快制定新的能源发展战略。要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利用国内和国外并举,积极推进能源多样化和进口多元化,加快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逐步建立境外能源生产供应基地,积极开发石油替代产品,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我国油气发展战略,是对油气勘探、开发、运输、加工、储备、贸易、化工和消费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分析,回答其带有全局性、整体性、长期性的方针、政策、策略和规划等,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的需求,保证石油供应安全。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油气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油气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和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成立了院能源领导小组和院能源办公室,提出了能源领域开展研究的工作要点,为系统、科学和适时开展我国油气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国内外油气现状

(一)我国油气现状

我国油气总的特点是总量丰富,质量一般,分布不均,人均不足,油气比接近。据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全国石油、天然气可总量超过200亿吨和20万亿立方米,其探明程度分别为33%和13%。截至2004年年底,石油累计探明可储量67.34亿吨,其中剩余可储量24.46亿吨,居世界第11位;天然气累计探明可储量2.76万亿立方米,其中剩余可储量2.3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4位。

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域共发现油气田616个,先后建成大庆、胜利等47个油气生产基地。1950年原油年产量仅有12万吨;1963年大庆油田开发,1965年实现国内原油自给;18年原油年产量突破1亿吨;1993年再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4年生产原油1.75亿吨,生产天然气408亿立方米。到2004年,全国累计生产原油43亿吨,累计生产天然气0.61万亿立方米。

油气勘探投资逐年增加。1992年以来,全国油气勘查总投资每年都在100亿元以上,1995年达157亿元,2000年为200亿元,2004年为250多亿元。油气对外合作取得丰硕成果。1982年以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开展了四轮海上油气对外合作区块招标和不同形式的双边谈判,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70家外国石油公司签订了180个石油合同,引进勘探开发资金100多亿美元。中国陆上石油工业对外开放始于1985年,累计吸引外资约20亿美元。3大石油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在美国《财富》杂志2001年全球500强排名中:中国石油81位,营业收入414.99亿美元;中国石化86位,营业收入403.88亿美元。中国石油利润居23位,50.21亿美元,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最赚钱的公司之一。

表1 美国《财富》杂志2000年以来全球500强排名

(二)世界油气现状

世界油气总的特点是油气总量丰富,潜力巨大,分布不均,海域勘探程度低于陆域,油气比接近。随着人类对地下石油认识能力的提高,世界油气总量的评价结果将会不断升高。其中中东地区的石油探明剩余储量为999亿吨,约占世界61.7%左右。中东天然气剩余探明可储量为72.83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的40.6%左右。根据BP公司资料,截至2004年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剩余可储量1619.0亿吨,天然气剩余探明可储量179.53万亿立方米。2004年世界原油产量38.68亿吨,天然气产量2.69万亿立方米,目前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储别约为40.5和66.7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拉美、西非、中东地区的非欧佩克国家以及中国的原油产量份额逐步增长。同时,非欧佩克国家已探明的储量稳定增加,目前非洲特别是几内亚湾地区存在巨大的潜力。近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非洲石油投资不断增加,非洲成为世界能源市场的又一个竞争高地,已引起世界广泛关注。非洲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9.4%。同时,非洲石油产量、出口量较前10年也有大幅度上升。

目前,世界正处在天然气取代石油而成为世界首要能源的过渡时期。国际能源界普遍认为,今后世界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将会以较高的速度增长,2020年以后世界天然气产量将要超过煤炭和石油,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能源,21世纪将是天然气的世纪。同时,未来石油需求将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世界中长期油价将在波动中逐步有所上升。造成国际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全球经济复苏,拉动石油需求增长;第二是大国操纵并利用油价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第三是投机因素影响,大量游资转向石油期货市场,投机炒作加剧,造成油价居高不下;第四是突发因素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最近国外有些机构散布“中国石油威胁论”,认为国际油价飙升主要是由于中国石油需求增长过快而引起的。事实上,虽然近两年我国石油消费增长比较快,石油净进口量逐年加大(2003年进口石油00万吨,2004年增加到1.5亿吨左右),但仅占同期全球石油出口总量的4%~5%。现在全球一年石油出口贸易总量23亿吨,其中美国去年进口石油6.1亿吨,占全球石油出口总量的26.5%。因此说,在世界石油市场上,不存在中国石油威胁论的观点。总之,今后20年世界石油和天然气供给增长因素明显多于需求增长因素,总体上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二、世界各国石油战略特点

未来十几年,在可替代能源未出现时,仍依赖常规能源。鉴于能源的勘探开发状况,预计2015年以后,世界各国对常规能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为此,各国都从长期战略出发,根据本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和能源储备、能耗效率、未来能源需求预测、环境条件制约等因素综合制定了本国的能源战略。纵观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战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

(1)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如美国,能源消费占世界能耗的24.8%,故从战略上考虑,大力发展海外,近年来对亚非地区能源投资额高达280亿美元;日本进口能源占能耗的95%,也积极开展能源外交,欲将西伯利亚建成其能源供应基地。

(2)促进国内的开发和利用。如美国,视国际石油市场价格,适当促进国内原油勘探和开发,提高原油产量,减少对进口原油的依赖;欧盟在积极保障境内能源供应稳定安全,能源生产消费适应环保要求,仅有煤炭的德国则积极发展核电,降低能源的进口。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燃料,实行“碳税”政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美国有《清洁燃料》;德国实行地下煤气化和煤的液化;英国煤液混合物燃烧;丹麦煤灰利用;国际能源组织(IEA)的温室气体捕获、贮存和利用等。

(4)开发利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美国以天然气代替汽油;丹麦发展风力;英国的核燃料循环技术;挪威水力发电的高效能源系统等。

(5)增加战略储备。第一次能源危机后,美国开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最初为1亿吨,1993年扩大储备量34000万吨。

(二)发展中国家能源战略

(1)加强国内能源的勘探和开发。

(2)加大对能源产业的资金投入,加强能源利用研究。

(3)大力开展节能活动,用经济手段促进能效的提高。

(4)吸收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5)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尽快完成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的进程。

(6)取积极而谨慎的态度履行国际公约,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发展经济,逐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力争在平等的地位上共同发展。

(7)加大教育方面的投资,加强环境与能源的宣传教育,促进节能与新能源开发。

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的几十年间,主要仍将依赖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以及薪柴、农作物秸秆、动物烘干粪便等非商业燃料。据预测,未来20年,经合组织之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地区将占全球能耗增长的69%。为此,发展中国家从现在起每年需投入500亿美元发展能源。发展中国家既要尽量利用有限的资金发展本国经济,同时又要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发展中寻求环境问题的解决。

三、我国油气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

(一)总体思路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在我国能源供应和安全总体战略指导下,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发展。石油、天然气应坚持开发和节约并重的发展方向,沿着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面向全球,充分开拓和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优化配置和灵活配置石油、天然气,积极调整和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不断提高石油、天然气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建立石油、天然气安全保障应急体系,为保护环境和生态,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国家的经济安全创造必需的条件,提供必要的保证。

(二)基本方针

坚持国内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和石油、天然气并举的方针。国内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是既要加强国内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又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建立境外石油、天然气生产供应基地,发展多种形式的石油、天然气贸易,实现油气来源多源化、进口方式多样化、进口品种多元化。

石油、天然气并举的方针是在加强石油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天然气。既要加快天然气的勘探,又要加快天然气的开发;既要加快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又要积极开拓天然气利用市场;努力把天然气产业链培育成一个独立的能源支柱产业。

要深化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改革,规范市场行为,引入竞争机制,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条件,形成并完善我国统一、开放、有序的石油、天然气市场,实现与国际石油市场的接轨。

总的来讲,实现我国油气的可持续发展应抓住“三个关键点”和“三个突破口”。

三个关键点:一是增加国内供给。我国探明油气总量丰富,探明程度低。要加强油气地质理论研究,加大油气的勘探投入,提高勘探开发技术水平。要继续深化东部老油田勘探,加速中西部和海域油气勘探部署,积极促进天然气快速开发,不断加强油气开发利用和管理,增加供给总量。同时,鼓励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非常规替代。二是深化国际合作。我国油气供需矛盾突出,长期依赖进口已成定局。要积极开展国际油气合作,通过各种合作投资途径,参与境外油气勘探开发,逐步增加海外份额油,并稳步开放下游市场,实行进口多源化和多元化,有效降低进口风险,达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的目的。三是积极引导消费。我国石油保障程度逐年下降,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有效引导消费迫在眉睫。要通过优化消费结构,合理引导消费方式,鼓励消费能源节约型产品,逐步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要尽快开征燃油税,建立原油、成品油期货市场,实现原油、成品油滞后价格向实时价格转变。

三个突破口:一是安全获得境外油气。国内油气产量增长空间有限,消费需求的满足主要取决于进口的安全性和可能性。要下大力气建立稳定的油气进口基地,用快捷、安全和经济的运输方式。同时,应取多种形式获得原油、成品油和石油制品,把油气进口安全的各种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二是积极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大力调整能源产业结构是减缓我国油气进口长期增长势头的重要举措。目前,世界能源消费已完成了由煤炭向石油的转换,正在朝着高效、清洁、低碳或无碳的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风能方向发展。但是,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特点,决定了我国一次能源仍将以煤炭为主。因此,建议适当增加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大力开发水能、太阳能、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同时,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开发和利用。三是将节能列入基本国策。节约能源,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节能必须纳入基本国策,节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我国油气发展战略

(一)战略目标

1.油气比1:1的目标

我国天然气丰富,加快发展天然气工业,实现油气比1:1,改善和调整能源结构,充分利用洁净能源,进一步改善我国的环境。

2.石油持续稳产20年的目标

2004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75亿吨,在今后20年,原油产量能持续稳产在1.8亿吨/年。

3.走出去的目标

2004年,我国3大油公司的海外份额油为2000多万吨,用10年的时间,境外份额油争取达到1.8~2.0亿吨。

4.发展海洋石油勘探的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需求缺口越来越大。陆上能源的开趋于饱和,于是海洋油气能源的探索成为人类寻求新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专家认为,海洋储藏了全球超过70%的油气,加快海洋油气的开发已势在必行,这是一个强国目标,用5~10年的时间,使我国成为世界海洋石油勘探强国。

5.降低能耗目标,节约用油

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仅为33%,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强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2倍。我国的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

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特点,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将长期难以改变。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在今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必将对我国的能源结构产生一定的冲击,节约用油和开征燃油税需加快步伐,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二)我国油气发展战略

1.陆上石油勘探开发战略

坚持“深勘东部、加强西部、开拓新区”方针,促进陆上石油勘探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依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开展东部老油区新层系、新领域的勘探,增加后备储量,继续将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及其盆地作为主攻方向,将新层系和隐蔽油气藏作为勘探重点对象,重视华北前第三系和东北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群石油评价工作。不断创新工艺,提高收率,增加最终可储量,减缓东部产量递减。

建立全国油气定期评价制度,实现油气的5年周期性评价和重点地区的随时评价,通过定期评价和重点评价,提供权威的油气数据。

以寻找经济储量为目标,以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四川和柴达木等大盆地为勘探主战场,进一步加强油气勘探工作,不断增加探明储量。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加快新区产能建设,强化老油田综合治理,降低生产成本,开发难动用储量,开发边际油藏,充分利用。

2.海域油气勘探开发战略

要坚持自营开与对外合作并举,进一步提升海域油气的战略地位,使海域成为我国增储上产的重点区域,大力提高海域油气的比重,全面开创海域油气勘探开发新局面。

加强海域基础调查评价工作,为海域划界提供基础依据;通过政治、外交和军事手段,取灵活的合作政策,吸引外国石油公司,促进南海南部、黄海和东海的勘探开发,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整合现有力量,打造一支独立、有规模、技术先进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作业队伍,为开展我国领海的勘探开发创造条件,为全球开发海洋油气奠定施工作业能力的基础。

渤海要坚持勘探开发并举,进一步扩大已有勘探成果,加快蓬莱19—3等油气田开发建设,加强伴生天然气回收利用,使渤海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接替区。黄海要进一步加强调查勘探,努力发现商业性油气田。东海要加大勘探工作力度,加快对外合作步伐,加强春晓气田群的开发利用,用多种形式进行台西盆地和台西南盆地的勘探,稳步增加油气产量。南海要加大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北部湾盆地边际油田和莺歌海盆地的勘探力度,扩大勘探范围和程度,增加油气储备,重点开发建设北部湾油田、东方1-1气田。促进海域深水和争议海域油气勘探,充分利用东盟与中、日、韩的合作机制,寻找切实可行的途径和办法,加强南海南部海域油气勘探,切实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3.发展天然气战略

立足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柴达木、琼东南、莺歌海、东海7大盆地,以寻找大型气田为目标,培育竞争性勘探市场,切实加强国内天然气勘探工作,为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保障。

加快投资体制改革,简化审批程序,放宽审批权限,实现国家授权经营、项目备案制度。形成与项目备案制度相协调的外汇匹配制度和投融资制度。完善工资分配管理制度,继续分离企业社会职能,分流企业富余人员,为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打造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运作规范、富有活力的国际化大企业集团。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供应稳定性和灵活性,实现输配网络化为目标,加紧推进俄气南下、哈气东输的管网论证和建设。加大对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扶持,完成西气东输和沿海天然气管网建设,构筑全国性基干管道网络。引进LNG技术,开发小型边际气田,发展LNG运输。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天然气市场开拓,打破垄断,促进天然气下游竞争性市场发育,鼓励天然气消费,促进竞争,开放市场,总量调控,加强监管,实现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

4.国际合作战略

坚持互惠、互利、互换、互补原则,针对不同情况,取灵活方式,利用符合游戏规则的办法,加强对的控制。俄罗斯、中亚国家以经贸——交换关系为主,中东国家以市场——交换关系为主,非洲国家则以投资——交换关系为主。正确处理油气“走出去”和整个石油工业“走出去”的辩证关系,依托油气“走出去”,促进其他行业产品、技术、装备和劳务走出去。

一是尽快建立我国石油工业开展国际合作贸易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我国石油工业开展国际合作战略的顺利实施;二是建立国家海外石油风险勘探基金,由参与承担一部分勘探风险,改善融、投资机制;三是提高办事效率和之间的协调;四是对参与境外石油、天然气投资的企业实行资格审核制;五是积极参加国际石油、天然气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六是鼓励国家石油公司海外份额油优先返销国内;七是综合利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手段,为我国扩大利用国际石油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5.安全供应战略

实行境外油气进口渠道多元化和贸易方式多样化战略,扩大进口国别选择范围,通过参与现货、期货、产权等多层次的国际市场竞争,通过大量、反复交易去主动影响价格,学会驾驭市场和掌握市场的主动权,积极利用周边国家的炼油能力并进口成品油。通过市场购、市场换和合作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外油气。

以构建多元化石油运输体系为目标,加快建设我国油轮队伍。国家可以对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中国海上运输总公司以及招商集团的油轮船队运力资产进行整合,并对油轮船队建设所涉及的金融、海关、税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国家也可以考虑由货主、船东以及港口三方投资组成大型油轮船队。

6.石油储备战略

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应对突发、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以国家储备为主,企业储备为辅的战略储备结构,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选择石油、油(田)井、石油储备以及技术储备方式,形成布局合理、管理集中、调度统一、反应迅速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国家制定油气战略储备管理法律法规,设立石油战略储备建设专项资金,明确储备种类和指标、经济政策和动用规则,安排储备专项预算和年度储备,确定收储、动储方案,组织并监督实施。国家还应以法律形式规定并以优惠政策鼓励石油企业在正常的周转库存外,建立和增加商业储备,作为战略性石油储备的重要补充,在国家统一管理和集中调控下,由企业自行安排。

储备目标为2005年达到1600万立方米,2010年达到4400万立方米,相当于2010年进口90天的储备量。

7.节油增效战略

我国人口众多,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匮乏。节约油气是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应对加入WTO挑战的现实选择。

加大节油力度,制定节油规划,贯彻落实节能法,建立全国性节油监控网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建立节油型经济体系;建立和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培育和规范节能技术市场;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抑制不合理的石油消费。

大力促进交通运输业的节油,抓紧燃料油节约和替代技术的开发,在电力、石化、冶金、建材、化工等5大重点行业创办示范工程,实施“气代油、煤代油”项目,力争到2020年,工业节油的五大重点行业形成节约和替代石油能力4500万吨。

作者简介

[1]车长波,国土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2]丁锋,国土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

关于企业用汽油燃油税问题?

旧中国是个“贫油国”,那时候中国不产油。无论是煤油也好,汽油也罢,都要从国外进口。当年从北平到上海,从天津到广州,所有城市售卖的油料那可都是外国牌子,用轮船从外国运过来然后用铅皮桶分装,论斤或者论加仑出售。

这种单方面的卖方市场,造成了油料昂贵和短缺。当时不仅汽油价格昂贵,使拥有汽车成为了富豪才能有的奢侈行为,就连晚上点灯用的煤油,那也是普通老百姓很大的一块负担。这几天小编要说的,就是这“洋油”的供应情况和价格变迁。

一、外国人用低价倾销占领中国的照明市场

在煤油灯进入中国以前,我们的传统照明主要使用植物油,然后再加上棉线捻成的灯芯。这种灯亮度很差,即所谓的“一灯如豆”。而且使用时需要经常剪去烧焦的灯芯,用起来比较麻烦。

1861年第二次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煤油灯迅速进入中国,当时是专供租界照明。其后洋人用倾销的办法,迅速抢占了中国的夜间照明用油市场。那时候的洋煤油非常便宜,1879年在汉口,茶油每担5两6钱,油每担5两4钱,而洋煤油每担仅为2两8钱,一担国产油能买两担洋油。又有记载说当年菜籽油的价格大约是120文一斤,而煤油只要65文一斤,洋人用国产油一半的价格向中国倾销。

而且为了更方便地向中国老百姓推销煤油,美孚石油公司还开发了一种带有玻璃灯罩的罐式煤油灯,任何人只要购买他家的煤油,就免费配送一盏高档玻璃罩煤油灯——这种低价销售甚至赠送机器,然后让你买他的消耗品的套路,是不是非常熟悉呢?

于是这洋行就通过层层代理,将销售网络一直铺到中国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而洋行的服务,那也是一等一的,在亚细亚集团当时内部发行的《石油手册》中规定:只要是能带来生意的客人,哪怕是穷乡僻壤的火烛小店,洋行也要求自己的雇员降尊纡贵,“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免有伤他们的感情”。

而这种温情脉脉的低价倾销、再加上赠送煤油灯的组合拳,根本不是清末老百姓能接得住的。不久以后,洋煤油就把中国传统植物油打出了市场。在1863年,煤油输入量为2100加仑(1加仑等于3.7854升),1886年增长为2300万加仑,1893年就达到1亿加仑,到了辛亥革命的1911年,进口量更是高达2.36亿加仑,洋油完全统治了中国市场。

在1882—1883年镇江的商务报告里曾经提到:“在各条约口岸周围相当大的区域内已经普遍使用煤油了……每个村庄都有廉价的煤油灯”。1886年的商务报告中更是说到:“过去天黑就停工的行业现在有许多在夜间也工作了,穷苦的读书人也能在夜间燃点煤油灯……鞋匠、磨工、裁缝和木匠,在夜间全都使用油灯。”

通过洋人不遗余力的推销,煤油灯和煤油炉逐步普及到全中国,成为生产生活的必需品。

我需要了解几个有关中国石油现状的几个数据。

燃油税的定义

所谓燃油税,即将现今普遍征收的养路费和其他费用合并成燃油税,通过法律约定整合各部门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基础设施开支。显而易见,燃油税的推广将使车辆的使用成本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先前不同车辆间几乎一视同仁的养路费、车船使用税等固定支出,将被燃油税所取代。

燃油税简而言之,就是将现有的养路费转换成燃油税,实行捆绑收费。由于现行的养路费一般是按吨位和运营收入两种计费方法收取,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定额费。而对于用油大户尤其是汽车来说,道路使用率存在较大差距。“因为无法测算每台车的道路使用率,”长沙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朱锡庆表示,“燃油税通过将养路费捆绑进油价,将每辆汽车要交的养路费转换成税费,在道路等公共设施日益成为一种稀缺的大背景下,更多地体现了‘多用多缴,少用少缴’的公平原则。”

[编辑本段]燃油税计算标准

据报道称燃油税的税率可能会在30%到 50%之间,如以这个数据征收,对于车主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一位车主说:“我一个月用油大概700 元,一年就是8400元,如税率是30%的话,那么我要多花8400元×30%,也就是2520元,养路费一年是大约1300元,也就是说我一年要多交 1220元,实际上负担是加重了。”如果按照30%税率计算,车主每月用油高于340元、年高于4200元,则费用着实是增加了,对于大多私车来说,月油费基本上都会大于340,可见绝大多数人的支出会增加,而出租车、运营车则增加更多。而如果按照50%计算,则每月用油大于210元,约合中国2008年 11月油价的33.8升,费用就会增加,预计国内99.99%的车主都会因此“亏本”,月用油在80升以上的显然亏大了,而那些动不动就是3.0以上的“ 大排量”则肯定是“大出血”。此举还有可能造成运输成本增加,形成结构。。。

参考资料:

://biso.cn/html/1894.htm

[编辑本段]征收燃油税的原因

由于现行的养路费一般是按吨位和运营收入两种计费方法收取,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定额费。而对于用油大户尤其是汽车来说,道路使用率存在较大差距。因为无法测算每台车的道路使用率,燃油税通过将养路费捆绑进油价,将每辆汽车要交的养路费转换成税费,在道路等公共设施日益成为一种稀缺的大背景下,更多地体现了“多用多缴,少用少缴”的公平原则。

[编辑本段]燃油税出台历程

早在1994年,有关部门就正式提出开征燃油税。19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费”替代养路费等,拟于1998年1月1日起实施,具体办法由院决定。但最终,还是赶不上变化,这一等就是7年。燃油税改革几次在热议中擦肩而过,其主要原因都是油价的上涨。“费改税的具体文件迟迟不能出台,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目前的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省国税局流转税处相关人士表示,我国最初设计燃油税时的国际油价是l5美元/桶,现在油价已经超过50美元/桶,2008年7月11日,原油最高点达到147.25美圆,为历史最高价格.

当日纽约能源的开盘价为141.76美圆,收盘价为145.78美圆,当天交易的最高价是147.25美圆,最低价是141.44美圆。下半年在这个基础上,出台燃油税无疑会大大增加企业成本和居民支出,对国家和用油企业、个人都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事实上,除去油价的因素外,燃油税的推出还将牵涉多层利益的分割,包括征收环节及征税对象等。朱锡庆表示,由于航空、水运、电力等非公路部门、商业部门不需要使用道路,对于这些用油户来说,增收燃油税毫无疑问将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同时,农用油不用纳税,而如何界定购买农用油的身份,以及如何进行利益补贴?如果有人购买免税的农用燃油用于应征税的领域,这样的逃税行为如何管理?种种现状表明,这些都将成为燃油税在制定中无法回避的问题。“燃油税出台后还有更多复杂的后续问题难以解决。”朱锡庆表示。

根据2007年6月3日院颁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国将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适时出台燃油税。《方案》指出,中国将抓紧制定节能、节水、综合利用和环保产品目录及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实施鼓励节能环保型车船、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抓紧出台税改革方案,改进计税方式,提高税负水平。适时出台燃油税。研究开征环境税。研究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税收政策。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管理,国家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机动车发展,严格执行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 财政部称择机征燃油税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曾晓安7月8日在接受中国网专访时明确表示:国家将结合当前形势,不断完善燃油税的改革方案,择机开征燃油税。

针对社会上对于“油价上涨是否会对燃油税政策出台有影响”问题的关注,曾晓安说,燃油税改革方案的推出,需要具备一些必要的条件,如油价相对基本稳定,形成合理的成品油价格机制等。因此,国家将结合当前形势,根据节约能源和道路交通税费改革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燃油税的改革方案,择机开征燃油税。

自1998年国家提出拟开征燃油税以来,社会各界一直十分关注这一问题。曾晓安说,2001年,考虑到当时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较高,为稳定国内油品市场,避免增加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负担,院决定分步实施改革方案。

他介绍,改革的第一步是从2001年1月1日起,先行开征车辆购置税取代车辆购置附加费;第二步是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动情况,择机出台燃油税,取代公路养路费等交通维护和建设方面的部分收费。

曾晓安还透露,下一步,财政部拟进一步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对一些严重污染环境或者消耗大量的产品开征消费税,进一步增强消费税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调控功能;此外,目前财政部正在研究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财政政策,争取尽快出台;根据《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企业节能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以获得中央财政的奖励。

究竟什么阻碍了燃油税的出台

利益协调困难重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永和认为燃油税实施起来有很多难题亟待解决。比如,燃油税能否简单取代养路费?这个税究竟属于国税还是地税、中央与地方如何分成?燃油税是该在炼油厂征收还是在加油站征收?营运车辆与家用车辆的征收标准如何区分?取消养路费后,道路建设的资金何处寻觅,交通部门的横贯在中国公路上的数以万计的收费站何去何从,全国30多万收费站员工如何安置?目前高速公路投资主体多元化,实施燃油税,他们的利益如何体现?一系列问题难下定论,也就使得燃油税一拖再拖。

但在贾新光看来,这种种难题似乎都不是问题。“各部门间利益关系协调不了,中国的燃油税就一直不能落实。”贾新光一语道破天机。“只要有部门出面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再多的困难都是不存在的。随着中国与国际接轨,世界各国都在征收燃油税,中国也同样不能例外。”

开征燃油税的影响

怎么征收:

取消现行养路费,将养路费以燃油税的方式含在油价里征收。

开征目的:

一、让少用路者少掏钱多用路者多掏钱;

二、达到节油的客观效果;

三、引导车主少出车减少交通拥堵;

四、保护公路,延长其使用寿命。

征收燃油税前全年支出 征收燃油税后全年支出 前后对比

10492.8元 10112.08元(按10%燃油税率) 可省380.72元

10492.8元 11031.36元(按20%燃油税率) 多出538.56元

10492.8元 11924.64元(按30%燃油税率) 多出1431.84元

10492.8元 12869.92元(按40%燃油税率) 多出2377.12元

10492.8元 13789.2元 (按50%燃油税率) 多出3296.4元 对于燃油税,不同社会角色有着不尽相同的声音。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私家车一族。

长期以来,他们是燃油税的最大拥护者和推动者。只不过随着目前国际油价的飙涨,他们对“择机出台”的燃油税税率表示出极大关注,甚至担心。

目前统缴养路费的方式,对所有车辆一视同仁显然是不合理的。每天也就是上下班开车的工薪族与那些每天都在路上跑的出租车相比,后者“轧马路”的时间是前者的几十倍,可缴纳的养路费却一样多。在现有高油价下,原来所传说的30%税率应该适当下调。因为“一项涉及老百姓的改革,一定要考虑老百姓的利益。实施燃油税之后,普通消费者所支出的税额总体上不应该比现在支付的费用更高。”

第二类是营运车特别是城市出租车一族。

因行驶里程多,他们中多数人对开征燃油税表示担心。可是近年来,随着油价的快速上涨,北京、上海、重庆等全国许多城市开始大规模推广出租车“油改气”工程,改用天然气做燃料后,出租车司机们对燃油税的担心有所减弱。

记者日前在重庆市访了一位李姓出租车司机。他说,过去自己曾是燃油税政策的反对者,但今年初“油改气”之后,他就不再关注燃油税改革了。

第三类是公车族,开征燃油税对他们的利益没有什么影响。

北京某机关的一位司机告诉记者说:“公车,本身就是由国家财政购买的,开征燃油税,只是把钱从国家财政的这个口袋拿到另一个口袋而已。”不过,这位司机认为,开征燃油税后车辆使用成本将增加,可能更有利于单位加强对车辆的管理,说不定会推进公车改革的进程。

在调查中发现,尽管燃油税的征收会给包括私家车在内的所有消费者,特别是出租车带来一定的压力,但车主们普遍对燃油税所体现的“多用路多付费”的“公平原则”表示认同。从总体而言,开征燃油税被认为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据了解,美国征收燃油税的税率是30%,日本是120%,德国是260%,法国是300%。面对各国燃油税税率如此之大的差异,中国的燃油税又将取什么样的税率呢?

虽然燃油税方案没有出台,但一直以来,30%至50%的税率已成了业界公开的“秘密”。贾新光说:“按照国际惯例,产油国税率低,用油国税率高。中国处于产和用之间,既不能像伊朗那么低,也不能像法德和日本那么高,30%至50%的燃油税税率符合中国国情。”

如果按照多耗油多缴税的原则,燃油税一旦开征,会给广大车主带来哪些影响呢?媒体人士高先生给记者算了笔账。高先生目前开了一辆排量2.0升的法系车,按每百公里耗油13升,使用市场价4.68元/升的93号汽油,每年2万公里的行驶里程计算,一年油费支出为4.68×13×200=12168元。再加上2400元的养路费,全年需支出14568元。

燃油税开征后,取30%的税率,同一辆轿车的全年费用为:4.68×(1+30%)×13×200=15818.4元。取50%的税率,全年费用则为4.68×(1+50%)×13×200=18252元。

尽管费用增加了,但高先生表示还是赞同燃油税的征收。“多用油就多交钱,多排放就多交钱,这样比较公平。”高先生如是说。

不过,公交公司的张先生和出租车司机郑先生则抱有不同看法。按公交公司1600辆汽车计算,每辆公交车每天油耗60升左右计算,缴纳30%的燃油税可比每年固定的养路费贵多了。而一辆使用93号汽油的出租车,每百公里耗油10升,平均每月行驶约在1万公里,每月耗油1000升,30%的燃油税同样让郑先生感到吃力。

有专家分析,在燃油税日渐出台的趋势下,小排量、经济型轿车会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燃油税开征“动真格了”

从1994年国家有关部门首次动议开证燃油税算起,到今年已经第13个年头了。对于此次燃油税的再度提上日程,贾新光表示:尽管正式实施仍然困难重重,但不排除“这一次动真格的可能”。

专家表示,尽管燃油税政策出台将“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当今节能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开征燃油税、利用价格杠杆和税收手段促进能源节约势在必行。

“同时,今年石油价格比较稳定,出台燃油税的时机比较适合,不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贾新光说如此判断。如果今后石油价格有所提高,老百姓能否承受得起呢?贾新光表示,水涨船高是肯定的,但是燃油税一旦开始征收,也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况且,燃油税的征收形式不一,可以按照每升多少钱固定计费,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收费。

目前,我国征收的养路费等各种费用都是按年征收,因此贾新光认为这个时候是发出燃油税即将实施信号的最好时机。“从发出信号到具体实施需要半年的预热期,国家要实施燃油税,也肯定是选择在年尾或者年初的时候实施。选择那个时候出台,阻力相对较小,而提前半年发出信号,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知会作用,给相关部门一个适应期、一个准备期”。

[编辑本段]海南如何征收燃油税

海南省是在1994 年开始征收燃油税的。海南对燃油费的征收方法是:对于柴油车实行养路费、过路费、过桥费、运输管理费四费合一收取的方式,每月300 元。对于占车辆大多数的汽油车,则实行每吨1500 元收取燃油费,不计标号。按照密度换算,约合每升1.15元。这笔费用由各加油站预付,加油时向车主收取。

[编辑本段]开征燃油税后油价走向

一般来说,开征燃油税油价肯定会涨,在目前油价高企,下调油价呼声很高的情况下,若先调低油价,再出台燃油税,消费者实际负担变化不大,应是一个好的出台时机,但具体幅度还要等出台时才能见分晓。

[编辑本段]燃油税改革方案公布

发改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和税务总局5日联合发布公告,就《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至2008年12月12日。

新华网快讯:改革方案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并逐步有序取消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改革方案在不提高现行成品油价格的前提下,将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他成品油单位税额相应提高。

改革方案将现行汽、柴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将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以下内容由sohu社区为您保存 -->

#bBsTiTlE&!!车市回暖,期待燃油税#bBsCoNtEnT&!!“希望能减免汽车消费税和购置税,并且落实燃油税的开征。”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在广州车展期间接受本报记者访时如是表示。而就在访当天,发改委资深专家透露,我国将马上开征燃油税。这对正处于“寒冬期”的国内车市,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br/>预测明年三季度车市回暖 <br/>今年以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断深化,汽车业是首当其冲的产业之一,不但美国三大车企需要“救助”,中国市场增长也明显放缓。 <br/>曾庆洪表示,业内去年普遍预期今年全国汽车产销将突破1000万辆,目前来看最多只能完成0万辆。但他表示,中国市场和成熟的国际市场毕竟有差异,美国汽车消费主要靠信贷,我国的信贷消费比例仅有15%,所以金融危机的影响远不如美国那么大。他预测从明年三季度开始内地车市将增长,增幅或有5%至10%。我国经济增长潜力仍然还大,国家又投入巨资拉动内需,这对广汽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br/>对于收购美国车企的可能性,曾庆洪称,“美国当局有可能出手救汽车企业,但广汽目前对美国车企没什么想法。”不过,目前美国汽车业的情况,为广汽吸收美国汽车人才制造了机会。广汽要打造国际性跨国公司,就是融入世界的经济发展,包括人才、技术、资本和产品等方面。 <br/>自主品牌项目如期推进 <br/>金融危机和市场放缓会不会影响到广汽的自主品牌项目,曾庆洪明确表示,“我们原在2010年推出自主品牌轿车,整个都没有改变。起步产量将跟随市场的规模而定。” <br/>据介绍,广汽自主品牌项目主要靠自主研发,并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各种先进技术,包括欧美企业以及合作伙伴。曾庆洪表示,广汽将启用平台战略,以开放合作的态度推进自主品牌项目。 <br/>曾庆洪说,在过去的10年,广汽通过重组形成了几大业务板块。2005年,广汽又进一步推进股份制改制。但他同时坦承,上市还有“运气”的问题。“上市的相关工作都在推进,但是现在上市的时机并不太好,我们会等到整个市场好转的时候择机上市。” <br/>期望税费调整带动车市 <br/>针对近期“救(股)市”、“救(楼)市”等行动,曾庆洪再次表达了从政策带动车市、推动自主研发的建议。 <br/>曾庆洪对记者表示,希望国家继续出台稳定消费市场、拉动内需的措施。他认为,有关政策能拉动汽车消费,“目前这个经济状况,减税是有必要的。” <br/>“当年收取购置税的目的是限制消费,现在的基础已经不同,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有必要减免这一费用。同时,燃油税应该尽快实施,目前在香港和海南已经实施了,说明可行性很大。实施燃油税对车主的用车方式会有很大改变,可以让车主在不用车的时候免交包括路费在内的诸多费用,既能拉动内需,又可以减轻交通压力。” <br/>该如何促进企业的自主研发?曾庆洪称在这方面国家已有政策,“现在的关键是要执行和落实,这无论对合资品牌和本土品牌的自主研发都有积极作用,对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很大帮助。” <br/>近日,有发改委专家称很快开征燃油税,对此,省城汽车业人士纷纷表示,无论对汽车生产企业、销售公司或者私家车主来说,都无疑是个好消息。 <br/>多用多缴体现公平原则 <br/>何为燃油税?就是将现有的养路费转换成燃油税,实行捆绑收费。现行的养路费一般是按吨位和运营收入两种计费方法收取,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定额费。比如按照现行的标准,小轿车的养路费一年1200元,不论你使用也好,还是从来都不使用,一年都得交1200元的养路费。而燃油税将养路费捆绑进油价,把每辆汽车要交的养路费转换成税费,汽车跑了多少就得交多少,多用多缴,少用少缴。 <br/>车主期望实施燃油税 <br/>私家车主邵女士有一辆QQ小轿车,平时就在合肥市行驶。对于开征燃油税,她表示非常期待。私家车主赵先生是合肥某高校教授,家住校园,平时难得使用一下私家车,而有时候到国外讲学,更是长达几个月不使用一次。但是一年1200元的养路费还得交,所以他一直非常盼望实行燃油税。 <br/>利好我省整体用车环境 <br/>开征燃油税会对我省汽车行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安徽省大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天赐介绍,征收燃油税后,养路费将取消,一些过路过桥费也有可能取消,私家车主少跑就少花钱,这将刺激私人购车。而私人购车量增加又会促进销售公司和生产企业的业务量。因此,如果此时开征燃油税将刺激我省车市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抑制大排量轿车的市场需求量,达到相关部门节能减排的要求,引导市场形成正确消费观。另一方面,用多少缴多少原则将大大减轻私家车主的负担。 <br/><br/>#bBsOtHeR&!!000#oLdDaTa&!!“希望能减免汽车消费税和购置税,并且落实燃油税的开征。”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在广州车展期间接受本报记者访时如是表示。而就在访当天,发改委资深专家透露,我国将马上开征燃油税。这对正处于“寒冬期”的国内车市,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预测明年三季度车市回暖

今年以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断深化,汽车业是首当其冲的产业之一,不但美国三大车企需要“救助”,中国市场增长也明显放缓。

曾庆洪表示,业内去年普遍预期今年全国汽车产销将突破1000万辆,目前来看最多只能完成0万辆。但他表示,中国市场和成熟的国际市场毕竟有差异,美国汽车消费主要靠信贷,我国的信贷消费比例仅有15%,所以金融危机的影响远不如美国那么大。他预测从明年三季度开始内地车市将增长,增幅或有5%至10%。我国经济增长潜力仍然还大,国家又投入巨资拉动内需,这对广汽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对于收购美国车企的可能性,曾庆洪称,“美国当局有可能出手救汽车企业,但广汽目前对美国车企没什么想法。”不过,目前美国汽车业的情况,为广汽吸收美国汽车人才制造了机会。广汽要打造国际性跨国公司,就是融入世界的经济发展,包括人才、技术、资本和产品等方面。

自主品牌项目如期推进

金融危机和市场放缓会不会影响到广汽的自主品牌项目,曾庆洪明确表示,“我们原在2010年推出自主品牌轿车,整个都没有改变。起步产量将跟随市场的规模而定。”

据介绍,广汽自主品牌项目主要靠自主研发,并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各种先进技术,包括欧美企业以及合作伙伴。曾庆洪表示,广汽将启用平台战略,以开放合作的态度推进自主品牌项目。

曾庆洪说,在过去的10年,广汽通过重组形成了几大业务板块。2005年,广汽又进一步推进股份制改制。但他同时坦承,上市还有“运气”的问题。“上市的相关工作都在推进,但是现在上市的时机并不太好,我们会等到整个市场好转的时候择机上市。”

期望税费调整带动车市

针对近期“救(股)市”、“救(楼)市”等行动,曾庆洪再次表达了从政策带动车市、推动自主研发的建议。

曾庆洪对记者表示,希望国家继续出台稳定消费市场、拉动内需的措施。他认为,有关政策能拉动汽车消费,“目前这个经济状况,减税是有必要的。”

“当年收取购置税的目的是限制消费,现在的基础已经不同,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有必要减免这一费用。同时,燃油税应该尽快实施,目前在香港和海南已经实施了,说明可行性很大。实施燃油税对车主的用车方式会有很大改变,可以让车主在不用车的时候免交包括路费在内的诸多费用,既能拉动内需,又可以减轻交通压力。”

该如何促进企业的自主研发?曾庆洪称在这方面国家已有政策,“现在的关键是要执行和落实,这无论对合资品牌和本土品牌的自主研发都有积极作用,对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很大帮助。”

近日,有发改委专家称很快开征燃油税,对此,省城汽车业人士纷纷表示,无论对汽车生产企业、销售公司或者私家车主来说,都无疑是个好消息。

多用多缴体现公平原则

何为燃油税?就是将现有的养路费转换成燃油税,实行捆绑收费。现行的养路费一般是按吨位和运营收入两种计费方法收取,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定额费。比如按照现行的标准,小轿车的养路费一年1200元,不论你使用也好,还是从来都不使用,一年都得交1200元的养路费。而燃油税将养路费捆绑进油价,把每辆汽车要交的养路费转换成税费,汽车跑了多少就得交多少,多用多缴,少用少缴。

车主期望实施燃油税

私家车主邵女士有一辆QQ小轿车,平时就在合肥市行驶。对于开征燃油税,她表示非常期待。私家车主赵先生是合肥某高校教授,家住校园,平时难得使用一下私家车,而有时候到国外讲学,更是长达几个月不使用一次。但是一年1200元的养路费还得交,所以他一直非常盼望实行燃油税。

利好我省整体用车环境

开征燃油税会对我省汽车行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安徽省大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天赐介绍,征收燃油税后,养路费将取消,一些过路过桥费也有可能取消,私家车主少跑就少花钱,这将刺激私人购车。而私人购车量增加又会促进销售公司和生产企业的业务量。因此,如果此时开征燃油税将刺激我省车市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抑制大排量轿车的市场需求量,达到相关部门节能减排的要求,引导市场形成正确消费观。另一方面,用多少缴多少原则将大大减轻私家车主的负担。

08款进口马3用什么汽油

据工信部消息,中国?2011?年?1-5?月原油进口依存度为?55.2%,已超过原油进口第一大

国美国(进口依存度为?53.5%),并且原油消费增速(10.3%)超过?GDP?增速(约为?9.6%)。

然而,中美计算原油因口依存度的方式有区别,据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

任林伯强教授介绍,中国把原油净进口量和国内原油的产量作为国内原油的表观消费,而

美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用三种方法计算:第一种指原油的净进口量占国内石油产品消费量

的比重;第二种在第一种基础上加上进口原油在炼油过程中产生增量占国内石油产品消费量

的比重;第三种指原油净进口量占国内用于炼油的原油净投入的比重。如按照中国的统计口

径计算,美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为?61.1%,仍然高于中国的水平。当然,由于我国基本上还

是依靠原油提炼成品油,而美国的生物燃料等已经在石油产品的消费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所

以用我国的统计口径,美国的依存度数据有一定高估的成分

各国进口原油(千桶/天)及依存度

根据世界概况,2010年全球石油平均日消耗量为约8700万桶。每年石油消耗量增长率为2%。

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三大类成品油消费2.46亿吨,增长12%。2010年,全国汽油消费全年大约7118万吨(增长7%),基本上为汽车消费;柴油全年消费约15729万吨(增长13%),按汽车消费51%计算,为8000万吨。2010年汽车消费成品油1.5亿吨以上,全年成品油产量2.52亿吨,相当于60%。2010年全国汽车相当于消耗原油3亿吨。2010年交通运输替代车用汽柴油不到600万吨(其中CNG300万吨/LNG5万吨/电动汽车5万吨),占全年总成品油消费量不足3%。

你问的是“08款进口马自达3用什么机油”吧?92号汽油。

马自达3可以用92号汽油,因为马自达3系统都是用自然吸气发动机。

马自达3是马自达旗下的一款紧凑型车,有掀背车和轿车两种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