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7年国际原油市场行情走势以及中国市场行情分析

原油价格走势历年走势图_原油价格走势历年走势

一、未来国际石油价格走势与合理价格区间

从长远看,国际原油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未来几年,国际原油价格仍将高位运行,主要集中在40~60美元之间。如果没有发生重大的突发,如伊朗核危机升级等,油价达到100美元的可能性不大。

世界主要产油区原油成本均在15美元以下,仅个别地区达到24美元,因此,原油价格在25~45美元之间较为合理,在这个区间内,石油公司有可观的利润,消费者能够承受,替代产品利润微薄,对石油公司发展最为有利。

二、影响国际石油价格走势的因素

不稳定因素还存在,不可预见因素还会突然出现,产生重大影响。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的因素有:美国、中国、印度等经济发展迅猛,导致了石油需求的快速增加;欧佩克的“限产保价”;地缘政治、局部地区不稳定因素,自然灾害的影响;国际投机资本的炒作;中国、印度、韩国等不断增加石油储备等。

制约国际原油价格下降的因素主要有:全球性经济滞胀或经济危机;替代产品开发利用的成熟;天然气的大量开发利用会影响石油的价格;发现丰富的油气;全球变暖。

三、投资的影响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投资的多少,与需求因素、价格因素、储比因素有关。在石油需求强劲、价格居高、储比较低的情况下,石油勘探开发投资会稳定增长,这对探明储量的增长起到了保障作用。而对于天然气而言,目前储比很高,需求增长不快,价格偏低,石油公司为减少勘探资金的占压,投资热情较石油要低。

2007年国际原油市场行情走势以及中国市场行情分析

自去年10月份以来,国际油价首次突破每桶50美元。现在好像是时候更改此前对油价的预期了。那个时候我预测称,每桶50美元将成为国际油价长期徘徊的水平,将是油价的一个天花板。

在国际油价仍在每桶60美元以上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每桶50美元将是原油开始反弹的低点。毕竟那个时候,所有的人都在预计国际油价将涨至每桶75美元以上。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都需要油价处在100美元附近来平衡他们的财政预算。油价处在每桶50美元以下被认为是不可持续的,原因是这将会把美国页岩油企业挤出原油市场。

去年上半年,国际油价一直在每桶50美元到每桶70美元之间上下徘徊,在2015年8月份,国际油价跌破每桶50美元,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取消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这意味着伊朗重返国际原油市场,原油市场的供给量大幅上涨。

从那以后,油价每桶50美元一直都是国际油价的天花板。但是现在国际油价已经涨超了每桶50美元,那么50美元会不会成为国际油价的地板呢?

许多投资者都希望50美元是油价的地板。对冲基金以及一些投机分子已经开始大幅做多原油期货,目前做多原油期货的主力合约在纽约期货已经达到了555000份,创下历史新高。上一个创纪录的高点是在2014年国际油价达到每桶120美元之前,为548000份合约。

投机热情高涨通胀是市场将要再次暴跌的可靠前兆。更重要的是,从经济的基本面上看,每桶50美元是国际油价的天花板,而不是地板。

这种情况和2015年1月份有点相似,目前国际原油市场已经不是石油垄断组织OPEC所能左右的了。主要原因如下:1)新的原油供给源出现;2)能源技术的进步;3)国际大环境的限制;4)和其它大宗商品一样,目前油价是在多种竞争机制下形成的。

1985年到2004年的20年内这种情况就出现过,过去18个月内,原油现货市场的表现就体现了油价是在竞争机制先形成的。因此在原油期货市场上,2020年交割的原油价格已经从一年前预期的每桶75美元,下降至每桶56美元。

可以说目前国际油价就是由竞争机制形成的。

如果这种竞争机制能够持续下去的话,那么产油国就不能按照的自己的需要和意愿来决定国际油价。沙特和俄罗斯都非常希望国际油价能够达到每桶70美元到80美元,以便平衡它们的预算。虽然产油国希望原油价格达到那个水平,但是并不意味着它们能够实现那个目标。另外铁矿石生产商和铜企业也无法为了完成股东的收益预期来任意决定铁矿石和铜的价格。

如果国际油价一直处于每桶50美元以下且反弹无望,那些负债沉重的页岩油企业将宣布破产。这些页岩油企业的资产要么被银行收走,要么被其它资金更加充裕的企业买走。页岩油企业被收购之后照样会按照收购方的要求继续生产石油。

很显然原油价格的定价机制的变化主导了原油市场的价格的形成,这也将决定原油价格将处在每桶50美元附近。这种情况出现在4月17日OPEC国家没有达成一致的产油协议。会议也没有说服沙特、俄罗斯以及伊朗协同一致进行减产。

现在主要的产油国几乎都明确承认,不管国际油价有多低,也不管国际市场上原油供过于求的状况有多严重,他们都将进一步扩大石油产量。像铁矿石这样的大宗商品市场一样,原油的市场的竞争也非常地激烈。

许多教科书里都认为价格都是由最后一个提供商的边际成本决定的。

从现在起,产油企业应该为自己设定一个边际成本的上线和下线。目前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以及俄罗斯的产油成本比较低,但是只要国际油价在每桶25美元以上,这些国家都会全力生产石油。二美国的页岩油和加拿大的石油企业在国家油价突破每桶50美元之后才会大幅增加石油产量,但是实际情况是,油价近期不会涨超50美元太多。

现在还无法预测原油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因此原油市场仍将波动不断。在1985到2004年间,国际油价在竞争中形成,那个时候国际油价在数个月内就可以涨超1倍或者跌超50%。因此国际油价再次跌至每桶28美元附近也不是不可能的。

2006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油价疯涨暴跌,极大拓展人们的想象空间,也颠覆了传统的思维理念。自2003 年6 月以来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超级大牛市在2006 年上半年仍得以维系。资金庞大的国际商品指数基金通过买入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期货来对冲通货膨胀风险的投资策略在上半年仍然主导了商品价格的走势。当美联储在六月底进行了第17 次加息后,NYMEX 原油在美国夏季自驾高峰期、飓风预期、以黎冲突升级等众多利多因素的推动下于7 月14 日冲刺到历史高位。

随着此轮加息周期的结束,全球通货膨胀预期逐渐减弱,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的大牛市暂告段落。全球经济在持续加息的背景下,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世界商品热潮开始降温,基金开始撤离商品市场。这使原油在八月初未能借沸扬扬的伊朗核问题及飓风袭击海湾等一系列短多题材突破80 美元,反而走上了漫漫熊途,进入到一轮中期大幅度的回调。至十月原油价格已跌至60 美元下方。油价的持续下跌引起OPEC 各产油国恐慌。OPEC 于10 月19 日晚间就减产护价达成一致意见,决议在其约2,750万桶的原油日产量基础上下调120 万桶。

此次减产给市场增加了一些利多因素,但未能有效推动油价反弹。市场围绕石油输出国减产及石油消费国不断调低需求而展开拉锯战。原油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区间整理后,终在OPEC 于12 月进一步减产及取暖油需求的带动下展开反弹。

由于国内外市场背景存在差异,今年原油与燃料油走势出现一些较为明显的偏离:

(A)进入到2 月份,国际油价因IEA 公布库存大幅上升及调低需求预期持续下跌。国内燃料油则因为资金对原油预期向多,使得价格出现偏离,在春节后的交易中基本上以阳线报收,在国际原油和新加坡燃料油双双回落的情况下,走出抵抗性下跌走势。

(B)6 月下旬原油因伊朗与西方国家难以就核问题谈判达到一致,原油在前期的底部得到支撑。而上海燃料油则因新加坡燃料油市场走疲及国内到货充裕下破前期底部支撑位,进一步走低。

(C)7 月中旬以黎冲突升级,伊核问题和朝鲜导弹发射再起风云,印度孟买连环爆炸案,原油市场一时利多因素云集,并于 7 月14 日创下历史新高。而国内燃料油各地炼厂则因成本大幅增加,几乎无利可图。需求大量减少拖累燃料油表现,沪油未能突破前期高点。

(D)在经历一轮大级别的调整后,燃料油与原油的走势开始分化,燃料油走势尽显疲态,日内波幅窄小,成交量、持仓量明显萎缩。

第二部分 2007 原油市场分析

一、 世界经济增长步伐放慢

2006 年美国GDP 增长率出现了明显地下滑,投资者开始怀疑美国经济出现拐点。从而引发了市场对原油需求减少的忧虑,为06 年油价的回调垫定了基调。

同时美国经济的放缓意味着加息将告一段落。美国最后的一次加息是在6 月底,至此,自2004 年6 月以来的连续17 次幅度均为25 个基点的加息步伐终于停歇。

此轮美国GDP 增长率的下降主要由房地产降温引起,而房地产主要通过投资、消费和就业来影响美国经济,对经济实际的冲击不会太大,调整期也不会太长。2006 年油价与房价的双双回落亦缓解美国通胀压力。美国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强。美国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海外扩张,另外世界其他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也拉动了美国的贸易出口,促进美国经济,因此美国经济的发展存在趋缓的迹象,但不可能衰退。

虽然明年全球经济成长预计会放慢脚步,但仅是微幅放缓。

二、世界石油供需关系改善

近年来原油供给担忧一直助推着油价走向新高。在油价不断走高的同时,高油价也导致了全球石油消费增长趋势减弱和产量的扩大。而由此引发的原油供需关系的变化将有可能使原油结束数年的牛市。

国际能源署在2006 年10 月将 06、07 两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率均调低0.1%,其中2006 年需求增长率由1.2%下调至1.1%, 2007 年石油需求增长率由1.8%下调至1.7%,即8590 万桶/天。

其中来自中国的需求仍然强劲。2006 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已占到全球增长的30%以上。另外中国在今年正式进入储油时代,在建立储备的初期将吞噬更多的石油供给。今年8 月,镇海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正式建成,10 月宣布启用,接受原油注入。目前,其余三个也正在有序建设中,根据,它们将在2008 年前陆续投产,届时中国将有1 亿桶原油的储备规模。

同时随着石油投资项目的逐渐投产,OPEC 及非OPEC 的原油产能都有明显增长。其中OPEC 作为世界主要产油地区,石油供给占世界石油总供给量的40.5%。

近年来OPEC 石油供给稳步增加,从03 年的3080 万桶/天增至目前的3470 万桶/天,增幅达12.7%。剩余产能自04 年10 月以来也不断提高,由当时的58 万桶/天,增至目前的338 万桶/天。

非OPEC 国家近年来的石油产量增长更为迅速。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06年非OPEC 国家原油产量增幅达到110 万桶/日,预计明年增幅可达到170 万桶/日,石油总供应量将上升至5270 万桶/天。

增长部分主要来自俄罗斯石油供给的大幅增长。石油工业作为俄罗斯的支柱产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过去10 年里俄罗斯石油供应量增加了近60%,达到0 万桶/天。预计07 年俄罗斯石油供给可以达到1000 万桶/天以上。

这些均预示着世界石油供需状况在逐步改善。

三、EIA、OPEC 谁主油市沉浮?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通过公布石油库存及需求数据往往可以影响原油市场。近期EIA 公布的原油库存自历史高位有所下滑,但仍远高于一年前的库存水平。高位盘踞的原油库存及EIA 对2006、2007 全球石油需求下调带动国际原油向下波动。

兵来将当,水来土掩。在原价下跌过程中,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往往通过改变减产政策来提前干预以阻止价格下挫,从而保护产油国的利益。而这种政策性的改变并非每次都十分有效。近几年OPEC 经常在原油价格处于55-60 美元/桶间达到限价减产的内部一致意见,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减产方式来提升油价以保护各产油国利益。但从93 年以来OPEC 的减产情况看,由于OPEC 决议减产时通常也为原油市场利空云集的时候,市场转势需要一个过程,因此OPEC 达成减产决议往往不能即时推动原油价格有效回升。结果通常是在减产数月之后油价方才回暖,即减产被反映到原油市场上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2007 年,代表着进口国利益的EIA 和代表着输出国利益的OPEC 之间的政策博弈仍将延续。而由于原油价格正落在OPEC 的敏感区间, OPEC 在07 年将饰演到更突出的角色。

四、季节性因素影响力增强

在地缘政治逐步被淡化的情况下。美国夏季的汽油消费、飓风、冬季取暖油消费等季节性题材将更受市场关注。其中汽油消费及取暖油消费通过上下游产品的关联性促升原油价格,飓风则直接通过影响墨西哥湾等重要产、炼油海湾的石油设施及开工率促升原油价格。实际上,每一年季节性因素都为原油市场的炒作提供了契机。

近年来全球厄尔尼诺现象愈发严重,而美国由于其工业发达,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占到全球的近三分之一,美国气候不断升温。06 年的暖冬气候就制约了原油的反弹高度。季节性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且其对市场的影响往往是循序渐进的,通常可以延续很长的一段时间。

五、地缘政治因素仍未消除

国际油价走势受诸多因素影响,尤其在近几年,原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不但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并日益成为政治角力的筹码。

从经济利益和能源战略考虑,美国必须赢得与伊朗的博弈才能保证油价的稳定。之前美国一直通过外交手段暂时或永久性冻结伊浓缩铀活动,推迟伊发展核武时间。而在12 月23 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对伊朗实行一系列与其核和弹道导弹项目有关的禁运、冻结资产和监督相关人员出国旅行等制裁措施。至此美国已顺利通过外交手段推动伊核问题国际化,并为对伊取进一步行动赢取国际支持。伊朗的产油国地位及战略地理位置决定,如果伊朗继续坚持发展核武器,将必然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也将再次推动国际油价飙升。玄而未决的伊朗核问题再度浮上水面。原油市场同时也是政治博弈的舞台。地缘政治问题再次浮上水面,可能会引发基金的再度热炒。

第三部分 燃料油(2737,-12,-0.44%)市场分析

尽管今年国内燃料油与原油走势出现了一些偏离,但仍然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燃料油自身的基本面使其较原油更容易走弱。

一、燃料油现货市场结构生变

燃料油前期涨幅过高过快,国内终端用户难以适应成本不断增高的市场环境是导致燃料油市场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前期在原油的带动下,燃油价格也一路高企,致使燃油发电成本远远高于电价,燃油电厂亏损严重。虽然各地方给予适当的补贴,燃油发电厂获利空间仍然极其可微,甚至亏损。企业运行不堪重负,被迫停机或以最低负荷运行,直接导致对燃料油需求的大幅下降。而燃料油价格从高位回落后,企业重新启动需要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因此需求一时难以恢复。

燃料油用于发电的需求量减少还受到电力供需形势缓解的影响。今年我国电力供需形势较去年明显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很显的改善。在我国目前的电源结构中,火力发电占到75.6%,水电占到22.6%,风电等新能源比例更小,这样的电源结构既不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不利于环境保护。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华南地区的这些高污染、高耗能的燃油机组将逐步减少和淘汰。

总体而言传统的燃料油消费行业如印染行业在燃料油市场上已完全消匿;陶瓷产业用油比例下降到燃料油消耗量的30%以下;燃油发电厂需求大幅缩水,电力行业在市场中比重降低;船工用油稳定增长,同时燃料油加工企业已成为进口燃料油的消费主体。

二、替代能源发展空间扩大

由于前期燃料油价格不断走高导致成本增加,并且使用燃料油容易带来环保问题,替代能源的开发便得到了发展的空间。

在我国替代燃料油的主要燃料是煤、天然气和奥里乳化油等。短期内燃料油替代虽难以大规模展开,但发展前景良好。目前煤市出现供给紧张的态势,并造成煤价上涨。另外以煤替油还受到环境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煤替代燃料油的规模将受到影响;但随着西气东输、广东LNG 项目以及与委内瑞拉奥里乳化油项目的逐步建成投产,燃料油替代规模会逐步扩大,特别是在发电领域。根据有关部门的和一些部门的预测,今后国内发电领域燃料油需求将有所下降,但占我国燃料油需求近1/4 的交通运输领域燃料油需求会因水上运输业的发展而有所增长;化工、建材以及钢铁等领域因其快速发展、替代燃料增长的局限性等方面的原因,燃料油需求在短期内仍将保持稳定。西气东输工程使部分电厂的燃料改为清洁性能较好的天然气。此外,进口LNG 项目的投产,也将进一步减少发电 方面的燃料油需求。

三、燃料油市场规模有所萎缩

中国今年的石油需求量占到世界需求总量的46%左右,增幅达到6.1%。但其中燃料油由于现行的价格机制以及替代能源的发展,需求有所下降。

现货市场规模的缩小传导至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上,使得成交量及持仓量出现一定的下滑迹象。 造成成交量及持仓量下降的原因还有:2006 年上半年曾出现几次沪燃油价冲高、成交放大的行情,但是每次都遭遇了现货商保值抛盘的狙击,投机户在油价回撤时损失较为严重,信心受到很大影响。实盘的打压影响了投机力量的热情度。不过上海燃料油作为国内唯一的石油期货品种,同时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仍有望吸引到更多的资金进入,继续寻求发展。

第四部分 2007 年后市展望

综上所述,2007 年世界经济基本向好,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长有所放缓,主要受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疲软、消费和住宅投资增长进一步走弱、及美元下跌等影响。在全球经济放缓和世界石油供需均衡的前提下,油价再次冲击前提历史高点的可能性极小,阶段性回调格局已经形成。同时受国际局势,季节性因素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007 年将延续振荡调整。预计2007 年原油价格总体将维持在55-68 美元/桶的区间内波动。

而沪燃料油的运行区间在2007 年则将更趋于稳定,受国内现货基本面影响的程度将高于2006 年。